第984章 躁動的婆羅洲(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婆羅洲,沙巴,鬥湖市。
作為日軍在沙巴最南端的實控城鎮,這裡駐紮著五百餘人的日軍。
日軍駐軍以陸軍為主,還有海軍的巡邏艇在。
主要這裡位置也算是重要,所以之前日軍才會出動較多的兵力奪回這裡。
但也僅此而已。
倒不是日軍實力差。
而是婆羅洲的日軍兵力並不多。
鬥湖還是屬於日軍位於古晉的婆羅洲守備軍司令部管轄,也就是陸軍的勢力範圍。
可現在婆羅洲守備軍司令下轄部隊並不多。
就連之前組建的那支獨立混成旅團現在都距離滿編都差不少人。
不是日本沒人。
而是日本需要人的地方很多。
此時的中國戰場上,不管是關內的中國派遣軍,還是關外的關東軍,都在陸續把精銳部隊調到太平洋戰場。
一流部隊的數量減少,二三流守備性質的部隊明顯增多。
甚至都開始以獨立混成旅團來擴編為師團,以彌補兵力上的不足。
倒不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部隊戰鬥力就嚴重下降,而是因為需要軍隊的地方太多,所有精銳部隊都被拆分組建更多的師團。
就拿緬甸方面軍來說,最初只是一個第15軍,三個師團的兵力而已。
如今擴編成為方面軍,下轄差不多十個師團。
一下增加數倍的兵力,總得從其它地方抽調部隊或者新組建部隊。
對於日軍來說,重要的地方一般是從其它地方抽調組建好的成建制師團。
不說師團的三個步兵聯隊都一起抽調走,也會抽調兩個以上,再由剩下的那個聯隊擴編新的師團。
緬甸那邊需要防備駐紮在印度、緬北和滇西的中美英三國軍隊,基本都是抽調的完整師團過來。
這樣一來其它地方就需要擴充部隊來彌補缺口。
不管是以聯隊擴編,還是以獨立混成旅團擴編,都需要大量的新兵。
這樣一來,需要補充新兵的地方就很多。
中國戰場無疑就是具備優先權。
雖說此時中國軍隊因為裝備、士氣等問題,戰鬥力普遍不是很好,但日軍也不敢輕視,不然隨時會在區域性戰場翻船。
還有太平洋戰場上面的菲律賓、西南太平洋等的島嶼,這些都需要優先補充。
婆羅洲?
基本上就處於最後一個檔次。
所以其他部隊都是幾千、幾千的補充新兵,婆羅洲守備軍則是幾十、幾十的補充,一次補充最多不會超過五百人,而且頻率賊低。
這種情況下,就不要覺得日軍在婆羅洲各地的駐軍會有很多。
在經歷了之前的一次抗日浪潮後,日軍在婆羅洲,尤其是北婆羅洲地區的影響力明顯有所下降。
就像這次,鬥湖日軍派出去徵糧的一支小部隊居然被游擊隊包圍在了距離鬥湖不足十公里的村莊裡。
這支小部隊人倒不是很多,也就二十多人,但有數十名偽軍跟著。
包圍他們的游擊隊卻有一百多人。
沒辦法的日軍只能派人去求援。
不然這些軍隊不知道能回來多少不說,好不容易徵來的糧食可能也得沒。
因為鬥湖本身就不是什麼糧食產地。
這裡更多的是經濟作物較多。
像什麼橡膠園、椰子園、可可園、油棕園這些到處都是。
可這些玩意又不能當飯吃。
橡膠和油棕還好,椰子和可可倒是可以做喝的,有啥用?
而且這些玩意鬥湖太常見了,加之日本的海運能力較差,日軍搜刮來的這些東西大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