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三個人都不知道,這次的情況。對崇禎皇帝朱由檢所造成的壓力要大的多。上一次。他只是面對著一個皇太極,只有正面這一個敵人,不管怎麼樣,就是反抗就夠了,但這次,他背後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在吸引著他,兩方面所能夠構成的壓力,就空前的大了。
是要先抓住機會。還是要先處理危機?這在正常人那裡是一個很容易選擇的問題,但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過那都是上一世的事情了,重生後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這一世經歷的事情更多,所進化的水平也更高,“王承恩,你準備一下,朕明日要出京師,先去洛陽,再到興安。朕要敲掉那最後一個存錢罐!”
王承恩和曹化淳同時大驚,這一次。皇帝居然在做如此重大的決定之前,並沒有揹著曹化淳,以往有這麼重大的決定,都只有王承恩一個人是可以事先得知的啊!看來皇帝主意已定,但福王那個存錢罐,要麼是被反民大軍給敲掉,要麼就是留著一輩子不能動,這天下誰都可以動,唯獨你這個做皇帝的人不能動啊!
皇帝啊皇帝,您有沒有想過,那個人是你的親叔叔!王承恩和曹化淳的心中,同時冒出來這麼一句話。
“萬歲,此事萬萬不可,福王是宗室中跟陛下最近的關係了,如果皇上冒然發難的話,就不單單是天下大亂的事情了,整個大明的人都不會贊成的,這是破壞了人倫,會將大明的道德體系一下子全給推翻了,這讓大明百姓何以自處?而且天下藩王同時作亂的話,那情形,比反民要嚴重的多啊。”王承恩不得不在這麼一個時刻,頂著皇帝的興頭諫言,這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的。
曹化淳暗自佩服王承恩的膽略,和王承恩對皇帝的忠誠,反正這樣的話,他是萬萬不敢說的,誰都知道皇帝的個性,動輒殺戮,毫不手軟。
崇禎皇帝朱由檢哈哈大笑道,“大伴,你起來,不要動不動就跪下,朕既然是天子,跟自己的親叔叔借一點銀子,這天下人有什麼好說的?如果他不肯借的話,應該被說的是他才是!”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后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因此荒廢朝政以示抗議。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萬曆的斷頭政治在太子身上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但在與太子同時被封為福王的朱常洵身上,他卻傾注了滿腔的熱情。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末,為福王舉行了隆重的花費了三十萬兩銀子的婚禮。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他命令在福王的封地洛陽為福王建造王府,數年後才竣工,用銀二十八萬兩。做父親的真是勞苦功高,讓兒子有了媳婦,有了房子,如果是當今社會,車肯定也免不了了。
他除了在物質方面為這個兒子著想之外,還在精神上也加大力度。按照明制,親王受封之後,即應到封地居住,而且,有嚴格規定,去了以後,不得再回京城見母親。鄭貴妃對這種規定真是深惡痛絕,她哭,她覺得自己脆弱的身心根本承受不了母子兩地分居的痛苦,堅決不肯讓兒子去洛陽。萬曆真的就不讓兒子去洛陽了。
當大臣們向他提示有祖宗規定時,他斷頭;大臣們哇哇大叫時,他依舊斷頭,後來放出話來,福王的房子還沒有建造完畢,你要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