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海灣內的海軍艦隊的打擊行動。這次行動有超過220架的戰鬥機參加。先是180多架戰鬥機以空戰的隊型吸引住了大俄羅斯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隨後40架戰鬥機攜帶200枚反艦導彈對大俄羅斯的艦隊進行了攻擊。但是行動並沒取得多少效果,因為大俄羅斯的所有大型戰艦上都裝備有新型的鐳射近程防禦系統,對這麼小規模的攻擊完全可以應付自如。但是這也讓大俄羅斯感覺到了威脅,在海灣內的艦隊開始向更廣闊的阿拉伯海撤退,以避免遭到伊朗人更大規模的攻擊。而伊朗人在陸地上的進攻,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失去了空中支援的俄軍,已經退縮到了坎甘一線。
2026年3月10日,雙方又回到了談判桌,因為伊朗人已經在南部佔據了優勢,所以大俄羅斯同意讓出所有在北部地區佔領的土地,但是必須要得到一個海灣地區的港口。
但是伊朗人確實是不甘心把自己的領土讓給侵略者。但是這時候能源集團已經不再那麼支援伊朗人了(至於是什麼原因,這是關係到能源集團自身的利益的,能源集團到現在還沒在海灣地區取得正規的軍港,所以能源集團也想在海灣地區得到軍港,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俄羅斯在這有個軍港,然後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來了,伊朗人也會邀請能源集團海軍到海灣地區來平衡實力的。)。所以伊朗人只有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但是隻同意向大俄羅斯租借港口,而不是將港口作為和平的條件,讓給大俄羅斯。
況且在李從看來這些伊朗人也真是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要是沒有自己在後面支援你們的話,你們怎麼能有本事頂住俄羅斯的進攻呢?難道真的以為北極熊可以隨你們折騰的嗎?
2026年3月15日,在得到了伊朗的重大讓步後,雙方在歐美中的“撮合”,確切的說應該是逼迫下,就領土的歸還問題達成了一致。伊朗同意租借一個港口給大俄羅斯,租期99年,每年租金1新盧布。而大俄羅斯歸還所有佔領的伊朗領土。這個最大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那麼另外的戰爭賠款,戰俘交換等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2026年4月1日,雙方成功的達成了和平條約。雙方的和平談判宣佈圓滿結束。
2026年4月2日,雙方在巴黎簽署了《大俄羅斯與伊朗巴黎和約》,條約的大致內容為,第一,伊朗出租坎甘港給及其周圍地區給大俄羅斯99年,年租金1新盧布。
第二,大俄羅斯在條約簽署一個月內撤離所有在伊朗領土上的軍隊,歸還所有佔領土地。
第三,由於雙方都有巨大的損失(其實是都有能力戰鬥下去。),雙方不給予對方任何戰爭賠款。
第四,在條約簽署一個月內,雙方交換所有戰俘,包括對方的外援志願軍人(這點是能源集團已經阿拉伯世界的要求。)。
第五,雙方屠殺平民的戰犯,又美歐組成的國際法庭審理。但是必須要徵得戰犯所在國的同意。
這場地區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雙方都沒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可以說最後的和平條約是在國際勢力的聯合干預下產生的。可以說是強加到大俄羅斯與伊朗的頭上的。這點再次表明,國家總體力量以及軍隊的戰鬥力對戰爭的影響有多大,國際社會還是有干預地區戰爭的能力的。而更多的問題,將留給各國去思考。
但是有點必須要說,在此條約簽署後,伊朗馬上同意向能源集團租借兩個軍用港口(霍尼港與倫格港)已經兩個軍事基地,這是伊朗為了對抗大俄羅斯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力量所引進的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