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

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

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

此言審察其色。以知外因之病也。沉濁為內。浮澤為外。謂外因之病。從外而內。察其色之浮沉。

則知病之外內也。風乃天之陽邪。故色見黃赤。痛為陰痺。故色見青黑。色白為寒。色黃而膏潤為癰膿。

赤甚者為留血。痛在筋骨。故甚則為拘攣。寒傷面板。故甚為皮不仁。此外因之邪。見於五色。而各見其部。察其色之浮沉。以知病之淺深。察其色之澤夭。以觀人之成敗。察其色之散摶。以知病之遠近。

視其色之上下。以知病之所在。夫色脈者。上帝之所貴。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

合之四時五行。八風六合。不離其常。

是以積神於心。然後以知往古來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若色明不粗。而反見沉夭者。其病為甚。其色雖不明澤。而不沉夭者。其病不甚。蓋外因之病。宜從外散。而不宜內入也。

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

此復申明內因之病。有聚散死生之別。夫髒病之散而不聚。則其色散如駒駒然而病未有聚也。若摶聚於髒。血脈相乘。則見摶聚之色。而為卒死之病矣。駒駒然者。如駒之過隙。行而不留者也。其色行散。故病未有聚也。夫氣傷痛。其病散於氣分而痛者。聚未成於血脈也。若髒病不出於氣分。如腎乘心則心先病。而摶聚之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矣。腎即為應。而黑色出於庭。亦大如拇指矣。此藏邪聚於髒。從血脈相乘。故色皆如是之聚而不散也。金匱要略雲。血氣入髒即死。入腑即愈。非為一病。百病皆然。

在外者可治。入裡者即死。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陰之屬也。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故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圜圓同邪斜同)

此言外因之病色。見於腑部者。其病在腑。色雖摶聚。非死徵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故男子色見於面王。為小腹痛。其圓直為莖痛。夫外因之病。從外而內。其色從上而下。

故以高為本。下為所行之首。其病乃在下。狐疝陰 之屬也。女子色見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男女之病。散在氣分則為痛。

摶於血分則為聚。夫狐疝陰 之屬。乃有形之證。其形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色形。蓋病聚於內。則見聚色於外。形方則色方。形圓則色圓。此病形而不病髒。雖有聚色。非死色也。此五臟六腑。各有部分。有外內。能明乎部分。知其外內。萬舉萬當矣。胝者。面王之下部也。其面王之色。

隨而下至胝者。主有淫濁之證。其色潤如膏狀者。為暴食不潔之物。蓋腑為陽而主外。主受納水谷。

傳導糟粕。是以或外受風寒。或內傷飲食。皆為病腑。而色見於腑部也。色見於左。則為病在左。色見於右。則為病在右。其所見之色。或聚或散。皆斜而不端。其摶聚之面色。所謂如指者也。夫血脈傳溜。大邪入髒則為卒死。今腑病而為狐疝陰 之屬。因邪摶而為聚病。故見其聚色。非入髒之死徵也。

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

此言色之摶聚而端滿者。乃大氣入髒。而為卒死矣。青黃赤白黑。五臟五行之色也。別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