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出迎。使者奉冊寶陳案上,西鄉立,宣讀冊文,具滿、蒙、漢三體,以次授右女官,女官跪接獻皇后,後以次跪受,轉授左女官,亦跪接,陳黃案。次宣寶、受寶亦如之。使者出,覆命,皇后率公主、福晉、命婦至崇政殿御前六肅三跪三叩。畢,還宮升座,妃率公主等行禮,王公百官上表慶賀,賜宴如常儀。

康熙十六年,冊立孝昭仁皇后,前期補行納采、大徵如大婚禮。親詣奉先殿告祭,天地、太廟後殿則遣官祭告。至日設節案太和殿中,東西肆;左右各設案一,南北肆。帝御殿閱冊寶,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立丹陛上,北鄉,宣制官立殿中門左。宣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禮。”於是正、副使持節前行,校尉舁冊寶亭出協和門,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至宮門,皇后迎受。行禮畢,內監出,還節使者,使者覆命,帝率群臣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翼日,皇后禮服詣兩宮及帝座前行禮。

乾隆二年,冊立孝賢純皇后,如常儀。命頒詔,著為家法。

嘉慶元年,立孝淑睿皇后,冊命日,會太上皇帝千秋宴訖還宮,帝、後詣前行禮。帝御殿,正、副使持節,禮成,先詣太上皇宮門前覆命,餘如常儀。

冊封妃、嬪,亦自崇德初元始,四妃同日受封,屆時命使持節冊封如禮。妃等率公主、福晉、命婦詣帝前六肅三跪三叩,後前亦如之,妃前則行四肅二跪二叩,妃等相對各二肅一跪一叩。康熙時,貴妃、七嬪與中宮同日封,諸嬪有冊無寶。乾隆十三年,定皇妃攝六宮事,體制宜崇,祭告如冊中宮儀。次日朝皇太后,拜跪甬路左旁。道光三年,諭嗣後封嬪罷祭告,即與妃同日受封亦然,著為令。

冊立皇太子儀康熙十四年,立嫡子允礽為皇太子,先期祭告,玉帛香版,皆皇帝躬視。屆日御殿傳制,與冊立中宮同。正使授冊,副使授寶。行禮畢,正、副使覆命。帝率皇太子祭告奉先殿,皇太子拜褥敷檻外,並詣帝、後宮行禮。翼日,帝御殿受賀、頒詔如常儀。王公進箋皇太子前致慶,皇太子詣武英殿與親、郡王等行禮。外省文武官並箋賀如儀。

遇太子千秋節,太子先詣奉先殿致祭,隨詣皇帝前行禮,還毓慶宮,旋御惇本殿受賀。王公百官二跪六叩,畢,還宮,群臣退。

厥後允礽廢立,迄晚年儲位未定。五十年後,大學士王掞七上密疏,請建國本,六十年,復申前請,觸聖怒。至乾、嘉後,始明宣不立儲貳諭旨,開國固未嘗有也。

冊封諸王儀崇德元年,定冊封日,王、貝勒序立崇政殿前,內院官奉制冊、印陳於案,俟旨授封。諸王等皆跪,宣冊官、奉冊官並立案東,次第宣畢,奉冊、印授諸王等。王等祗受,轉授從官,復位。禮畢,隨奉冊官赴清寧宮,詣帝、後前行禮,三跪九叩。遂出大清門,諸王等互賀,俱二跪六叩。還邸,福晉、夫人各行慶賀。府僚致賀諸王,二跪六叩,貝勒僚屬一跪三叩。

康熙十二年定製,凡冊封,簡正、副使二人,前一日,殿堂上設節案,香案,冊寶案,堂前儀衛、樂懸備陳。屆期,正、副使詣太和殿奉節出,校尉舁冊寶亭赴王府,王率府僚跪迎門外。正、副使奉冊寶節分陳各案,立節案東,王立案西。行禮畢,王詣香案前跪,聽宣制冊,使者授冊寶,王祗受,復位,行禮如初。使者奉節覆命,王率府僚跪送,迎送俱用樂。封親王曰寶,郡王曰印,貝勒有制冊無印。行禮謝恩並同。初制,封親王世子用金冊,郡王鍍金銀冊,貝勒授誥命,旋改用紙製冊。咸豐十年,諭冊封親王用銀質鍍金,以恭親王奕訢王爵世襲,仍制金冊。

冊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儀門右,使者奉制冊入,陳門前黃案上,移置堂前幄內。公主升西階,六肅三跪三叩,宣訖,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禮如初。使者覆命,仍送儀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