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見到那兩個大石龜的時候,一個就在原晨光機器廠的大門邊三藏殿後街北山門一帶。石碑周圍滿是瓦礫磚塊,底下的基座是一個沒有頭的大石龜,那頭也不知道去哪兒了,石龜的腳也殘破斷裂。好在這座明朝宣德三年御製,高約8米的御製石碑還基本完好,現在這石龜身上箍了三道鐵圈。那碑上隱隱約約能看清碑文末兩行的字跡:“鐘山巍巍,大江洋洋,聖德長存,慧化不息,億萬萬年,與天同壽。”

當時一位住在附近的80歲老奶奶對他們說,她20歲就嫁到這裡,剛來時沒幾戶人家,石碑下並無住戶,後來這裡人越住越多,石碑就慢慢地被房子包圍起來了。

另有一個沒碑身的石龜就被夾在居民家的院子中。那是一片低矮連綿的居民區。一個不大的院子四面全是住房,在兩幢房子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石龜,碑身已經不見了。那片民居還在等待拆遷中,住在這裡的一個老人告訴雷濤,他們家已經在此住了70年。過去這裡到處都是散落的大報恩寺遺留的石構件。

雷濤親眼見到不少居民家中確實還能看見那些石構件。有的用做門檻,有的做了門枕。雷濤在一處民居的牆角處看見一塊儲存尚好的大型石構件,直徑有70厘米。在小巷裡還能看到其他的一些石礎和石基等構件。

“這兩座石碑就是原來大報恩寺的左右石碑,按照固有的形制,他們現在的地點,應該就是原來的地點,而將兩處連成一條直線,就不難找到大報恩寺的中軸線了。”南宮策拿著地圖給雷濤解釋了一下古代寺廟的建築佈局。雷濤一聽就明白了。

這麼大的兩座石碑,位置應該不會被移動過。照這麼說這兩座石碑連起來中間的一個點就是中軸線和兩座石碑連線的交叉點,中軸線和這條石碑連線應該是垂直的關係。這樣一來,整個大報恩寺的佈局坐落就有了基準線了。

“按照清代的記載,大報恩寺塔應該是在主殿之後中軸線靠右側的位置。可是那一片已經發掘了一遍了,竟然沒有找到大報恩寺塔的地宮,反而是把長幹寺的地宮給找出來了。這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南宮策對於這個問題始終有些困惑。這大報恩寺塔的塔基到底在哪裡呢?就算塔基已經被毀,那地宮應該還在的。畢竟以前也沒有發現和開啟地宮的記載。

右邊?

雖然雷濤是知道現在發現的長幹寺地宮的位置的,但由於他之前對中軸線並沒有概念,所以也沒注意。今天南宮策對他所說的話中“右側”這兩個字,卻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師……我記得古人應該是以左為尊的吧?為什麼這塔會是在右側呢?”雷濤隨即提出了一個問題。

“呃……”南宮策以前一直都沒注意到這個細節,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時,姜贊臣笑了笑說道:“這個左右尊卑的區分也是不一定的。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說法……”

按照姜贊臣的說法,在夏、商、周、晉、包括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文官尊左,武將尊右。而秦、唐、宋、明是以左為尊的。但漢、元、清、包括三國時期又是尊右的。

“元代是以右為尊,明代是以左為尊,但大報恩寺建造的時候是明初,這左右尊卑之分也不盡相同,也有的還沿襲著元代的傳統,到明中期和晚期就開始以左為尊了。”南宮策補充了一下。對於雷濤的問題,他和姜贊臣雖然都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他們也沒有對雷濤這種不專業的發問而笑話他。

可讓南宮策和姜贊臣都沒有想到的是雷濤聽了他們的解釋之後卻並沒有釋然,反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雷濤記得很清楚,按照剛剛南宮策畫出的那條中軸線,現在發現的這個長幹寺地宮是在右邊。而在這個地宮的對面,也就是中軸線左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