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哈哈一笑:“打高句麗自然用不到這麼多,之所以要全國總動員,一是把象梁師都和薛舉這樣的地方豪強調虎離山,減弱其在地方上搗亂的能力,二是這麼多軍隊可以分出一大半運送軍糧,真正作戰的兵士有個三十萬左右就可以了。”
楊玄感搖了搖頭:“這和孫子兵法上說的不太符合啊,兵者,國之大事也,大軍發於國外,曠日持久,會給國內造成巨大的負擔,時間一長國內必生變。”(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五章 晉陽群體**件
楊素沉默了一陣,抬起頭來,直視楊玄感的雙眼,道:“玄感,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楊玄感認真地想了想,開口道:“其實可以用當年吳國伐楚的辦法,真想滅高句麗的話,一方面與百濟和新羅通好,約定他們一起攻擊;另一方面,可以在幽州和營州每年出動兩三萬人的偏師,騷擾攻擊高句麗的遼東一帶,攻擊其邊城,擄掠其人口,佔了便宜後就退回,不與高句麗的主力大軍正面對抗。”
楊素的兩眼開始放光,他追問道:“那若是高句麗不堪其煩,起大軍來攻,又當如何應對?”
楊玄感微微一笑:“那樣的話,勞師遠征,師老兵疲的就成了高句麗了。”
楊素眯著眼睛,問道:“這樣做確實可以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折騰,慢慢地把高句麗拖垮拖瘦,可是我們楊家能撐到那時候嗎?如果國內平安無事,對外又不興傾國之兵,那隻怕我們楊家不出三年,就要遇到滅頂之災啦。”
楊玄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孩兒只是為國謀劃,沒有想到我們楊家。如果要想保全我們家的話,自然是最好對內變法,對外征伐,這樣才能顯出您到時候的作用來。”
楊素嘆了口氣:“但願到時候皇上能用得上我們,你前面說的也有道理,那個時候只怕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能會有個更對皇上胃口的人幫他謀劃這些事情。”
楊玄感奇道:“還會有這樣的人?”
楊素點了點頭,道:“其實你剛才所說的王世充、李密等人,年紀都太輕。資歷不足。皇上是不會重用這樣的年輕人的。至於楊義臣。他在朝中毫無背景,本身又是關隴貴族的一員,也不可能堪為大用。未來皇上的第一謀臣,非河東裴世矩莫屬。”
楊玄感脫口而出道:“就是現在的民部侍郎裴世矩裴大人嗎?他有此才幹?”
楊素笑了笑,道:“玄感,你前幾年丁憂,對朝中的人事不是太瞭解,這裴世矩的政治才能極高。不在為父之下,而且對於征伐四方開疆擴土之事極有興趣,不用幾年,他一定會坐到為父現在的位置上的。”
楊玄感搖了搖頭,說道:“裴侍郎的事我知道一些,好象還不足以讓他當上當朝宰相吧。迄今為止,他並沒有以主帥的身份象父親您這樣獨立建立過大功,嶺南那次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做不得數。”
楊素笑了笑,道:“裴世矩的事情你可能並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官場上的一些經歷,之所以說這個人一定會勸皇上征伐四方。是有別的原因的。我說幾件事,你就知道了。”
楊素呷了一口茶,緩緩道來:“這第一件事,當年北周的千金公主和親突厥,在北周被大隋取代後,千金公主一直心懷不滿,極力鼓動東……突厥當時的沙缽略可汗進犯大隋。”
“從開皇三年到七年的一系列戰爭中,突厥漸漸地處於了下風,再加上長孫晟的分化瓦解策略,讓突厥內部分裂,幾個可汗間征戰不休。”
“後來沙缽略可汗向楊堅請求歸附,楊堅認千金公主為義女,改名為大義公主。這些事情是你所知道的。”
楊玄感點了點頭:“是的,孩兒記得當時是長孫晟策劃此事,上柱國虞慶則出使的突厥,不卑不亢,威逼沙缽略可汗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