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多少選擇餘地,任何電視劇的角色都能夠輕易地深入人心。
我們可以很輕鬆地說出幾個童年時代的電視劇的名字:《再向虎山行》、《上海灘》、《霍元甲》、《陳真》、《便衣警察》……即使在《射鵰》多年之後的《渴望》,一個劉惠芳的悲情命運都足以形成萬人空巷的吸引力,更何況80年代初期的武俠片《射鵰英雄傳》。這是一種主動選擇,也是一種被動接受。
翁美玲的影響力有多大,在2003年播出新版《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得到再一次的印證,儘管無論是從製作水平還是從表演技巧及演員陣容上,新版《射鵰》都要高出83版《射鵰》好幾個檔次,但它收穫的評價依然彈多贊少,首當其衝的便是表演黃蓉的周迅,從氣質、嗓音、服飾,甚至私生活,都被翁美玲的影迷批得斑斑駁駁,不留半點情面。
在這種非理性的批評聲浪背後,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童年記憶以及對港劇的迷信在“作祟”。影迷對翁美玲先入為主的認可乃是過去他們接受了83版的《射鵰》,加之翁美玲的自殺身亡又博取了人們的同情,使她成為了黃蓉唯一的合法的扮演者,其他的扮演者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簪越和冒犯。在這個基礎上,於是一葉障目之,對真正的表演功底便視而不見。實在是翁美玲的幸運,“黃蓉”的不幸。
但無論如何,翁美玲版本的黃蓉已經被她的影迷推向了“經典”的地位,她的過去,她的死亡,她的身世,她的隱私,她的情愛,她的容貌,她的身材……她的一切,甚至她的缺點,也都在“蓉兒”的光環下被照耀得熠熠生輝。
引言(2)
1983年距離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當年拜倒在《射鵰》下的影迷如今大多年近三十,是最當道的時候,這同樣也是最珍惜童年時光的一群人。《射鵰》成為眾多70年代甚至80年代人的童年印痕,桃花島和黃蓉正式進入了回憶的“神壇”,在“人海茫茫找到了你”的旋律中每每沉屑泛起,感嘆千百回,猶如酒入愁腸。
在世間,總有些人被死亡所照耀,曾有三個女人有如此相似的命運:阮玲玉、林黛、翁美玲,她們屬於黑白電影時代、彩色電影時代、電視時代,一個逐漸走向更為廣闊受眾的娛樂事業。
第一章 童年(1)
翁美玲有一個坎坷的童年,從快樂到失意,其實只有百米之遙,這樣大起大落的生活給她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她對人世的態度有著悲觀冷漠的一面。
因為翁美玲的母親並非其父親的妻子,因此,童年時代的翁美玲就有著一般私生女的不幸,在七歲之前,翁父尚未去世,翁美玲和父親還生活在一起,她過著被雙親寵愛的快樂生活,這樣的日子,同其他人家的掌上明珠並無不同。但在翁美玲七歲的時候,這一切即刻成為如夢如泡影的回憶。
這一年,翁美玲的父親去世,而翁母無名無分,沒有分到夫家的任何遺產,翁美玲與母親的生活面臨困頓。所幸,翁母有一個誼弟陳景,親如手足,翁美玲母女多得他的照顧。
到十二三歲的時候,翁母改嫁廖錦棠,翁母與丈夫前往英國謀生,而翁美玲則與舅父一起在香港生活了兩年。
出於對世事浮沉、人情冷暖的深刻體會,翁美玲對社會抱著“人吃人”的冷淡看法,但她依然是個自強不息的女孩。
1985年5月16日清晨,五個女人一同來到香港一公眾殮房認屍,她們行動匆忙,面目悲傷,而在殮房的大門外面,早有大批記者在此守候多時,剎那間打破了殮房冰冷的寧靜。攝像機的鏡頭似乎比人還要多出幾個,紛紛探出了眼睛注視這一切。而這五個女人,就是要來給當紅影星翁美玲認領屍體的,她們是翁的乾媽和乾姐。
下午2時,她們又匆匆離開,殯儀館的一輛客貨車跟在她們後面,很快將翁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