禎加徵農稅,對江浙商稅全然不顧的操作,也得虧碰上了崇禎這麼個主,竟然信了。

東林黨一個個都在可勁的貪,至於國家亡不亡關他們屁事,這個皇帝沒了,換下一個就是了,如果他們知道李自成後來把他們都抄了,估計就不會這麼想了。

以至於。

原本歷史軌跡之中。

李自成攻城之時,崇禎在國庫空虛的無奈之下,張口問這幫大臣借點錢,用於犒勞守城的將士,結果這幫文臣推推拖拖,一個個都是藏著掖著。

就連崇禎的親岳父周奎,這位出了名的貪官,朱由檢問他借錢的時候,這貨反覆說自己家無餘財,每天吃飯都只能喝白粥吃鹹菜,氣的崇禎差點吐血。

最後還是實在拗不過自己這個國丈的面子,這才鬆口捐了一萬兩。

而李自成破城之後,從周奎家中抄出現銀百萬兩,綾羅珍寶也有幾十萬兩,這些最後全成了李闖王的軍費。

這,只是冰山一角。

李自成在攻破順天之後,大抄王公貴族,一個月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麻袋,發現麻袋裡躺著現銀七千萬兩白銀,其他珍寶更是無數。

季伯鷹的目光,掃過這殿中的群臣。

當下的崇禎時空,福王這頭肥豬已經被李自成攻下洛陽後煮了,襄王也被張獻忠宰了祭天,這兩頭大明最大的肥豬,都已經成了起義軍的軍費。

所以,最簡單便捷的弄錢方式就屬眼前這些富得流油的東林黨榨了。

一直以來,許多對明末不甚瞭解的後世人都有個問題。

那就是朱由檢既然沒銀子開軍費,為什麼不學一學李自成,直接抄東林黨的家,畢竟七千萬兩白銀就躺在大明帝京。

其中原因,大致有這麼幾個。

第一個,崇禎本人就是個妥妥的糾結帝,行事猶豫,缺乏果斷,並且從不擔責,極其容易反悔和甩鍋,讓他去抄東林黨的家,這小子估計能躺後宮糾結一整年。

而且,這貨雖然看起來很剛,實際在決策的時候,內心很慫。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內閣首輔薛國觀給崇禎出了個籌錢的法子:藉助。

說白了,就是從外戚那撈點錢,只借不還。

然而從朱由檢五兒子口中蹦出一個九蓮菩薩就把他嚇得夜夜噩夢,連忙把已經到國庫的二十萬兩銀子,都給李國瑞家還了回去,然後反手還把薛國觀給賜死了,真是自己一點責都不沾。

二,整個崇禎朝,從文臣到廠衛都已然是沆瀣一氣,東林黨的勢力早已經滲透入錦衣衛,就算崇禎讓錦衣衛去抄東林黨的家,能不能抄出銀子來還真就兩說了。

當年抄魏忠賢家之時,魏老狗的萬貫家財,就是那樣莫名消失了,崇禎想查也查不到,最後只能是不了了之。

假如京城七千萬的銀子真的被抄出來,負責的文臣廠衛要分走四成,走狗要分走三成,跟著參與的城狐社鼠要分走二成,留給崇禎的份額是一成,都不夠清朝打南明一年的軍費。

三,別看朱由檢是大明皇帝,九五至尊的天子,但是當下這整個崇禎朝局,已經是徹底爛透了。

東林黨十數年結黨營私之下,地方督撫與廟堂朝官已經形成了密切的網狀干係,甚至可以說就是門生故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果是盛世還好,可當下大明集團處於即將倒閉的狀態,人人自危,都在考慮新出路,如果崇禎敢大肆對京官抄家,那些大明朝的地方督撫大機率會一窩蜂地投降李自成。

四,朱由檢這人好面子,找不到抄家的理由,屬於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因為先抄宗室外戚,暫時不動東林黨,就不會有以上地方督撫的問題,可就算是外戚宗室,他也是拉不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