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崔儉玄思量片刻;卻有些意外地微微一愣;這才抬頭道:“回稟陛下;語出《chun秋左氏傳》;隱公二年。此乃石臘諫衛莊公之語;文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yin、法;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yin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而速之;無乃不可乎。;石臘所言;皆老成謀國之語;然則衛莊公不聽;致有州籲之亂。
不想崔儉玄竟是對答如流;倘若不是自己即興出題;李隆基幾乎以為其事先知曉自己這一問。他再一次仔仔細細地端詳著面前這年紀輕輕的崔家年輕人;這一次卻沉吟良久;方才又問了第二條。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語出何書何節?”
別這第二條經史;就是第一條這聽上彷彿順理成章的六順;姜度和竇鍔也都陌生得很;此刻聽到這又是掐頭尾沒頭沒腦的一句;他們忍不住更替崔儉玄捏了一把汗。然而;讓他們誰都沒想到的是;往ri很容易出狀況的崔十一郎卻在歪著頭想了好一會兒之後;這才突然一副喜笑顏開的表情。
“回稟陛下;此言仍是語出《chun秋左氏傳》;僖公十年;講的是大名鼎鼎的泛舟之役。文曰:晉荐饑;使乞糴於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討焉;無眾必敗。;謂百里:‘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丕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他稍稍頓了一頓;這才繼續朗聲道:“晉遭大旱;秦君諮之以輔臣;終究輸粟於晉;拯救晉之民眾於水火;於是次年秦國災荒;晉不肯輸粟;秦君憤而征討;雖軍中乏糧;然則上下戮力同心。相反晉國倉廩足而失人心;不但大敗;而且連晉惠公亦是被俘;若非秦君夫人;恐連xing命亦是不保。由此可見;秦君仁義;晉之子民雖非秦人;依舊心中感懷。至於晉惠公;也就給人留下了一句晉惠公借糧;有借無還的俗語罷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言不虛。”
儘管不過兩條;但崔儉玄頃刻之間便對答如流;而且輕輕巧巧頌出前後文;又由古引申至今;李隆基不禁大為訝異。可還不等他開口考問下一條;卻只見崔儉玄又在馬上深深欠身道:“陛下;臣斗膽直言;九經之中;臣最熟悉的便是《chun秋左氏傳》;在家守制期間時時誦讀;如今又得友人時時督促;故而熟悉非常。僥倖陛下考問前兩條皆是出自《chun秋左氏傳》;臣方才能夠應答如此之速。”
崔十一竟然在這節骨眼上點穿自己最熟悉的是《chun秋左氏傳》;竇鍔和姜度不禁全都大跌眼鏡。這若是不;接下來天子繼續考問此書;只要崔儉玄依舊應答如流;那別今年鄉貢明經;明年的常科明經科都不用擔心了於是;他們倆對視了一眼;全都在心裡暗歎這傢伙傻大膽真老實。
“《chun秋左氏傳》字數最多;你竟然能夠全本誦讀?”李隆基也未曾想崔儉玄竟會如此回覆;此刻驚訝地挑了挑眉後;便示意崔儉玄隨便挑兩節誦來聽聽;當聽到其將那些拗口的年表都能背得流利至極;他最初的幾分為難之心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面上僅餘的只有讚賞;“好;好馬球打得好;不過馬術jing;戰術得當;卻又能jing通經史;卻有全才之能你之前守制;你家逝的先人是……”
“回稟陛下;先父是趙國公崔諤之。”
這個名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