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有這種特殊體驗的人就適合寫作,看來我是能當作家啦!
媽媽常常訓斥我說:“現在的小孩子動不動就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們那個時候哪有這個概念,我們那個時候是有沒有。”生活的差異大概就在這裡。
人生易老天難老。過去不等於未來,也不等於現在。但是過去可以預示未來,你過去優秀,你只要堅持不懈,你的未來仍然是優秀;你的過去很糟糕,你感覺到了,你只要下決心與過去一刀兩段,你的未來仍然可以優秀,這說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我引用下面一段話來結束我的文章: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13。女兒終於不要我再領跑
“搖籃搖擺,
生命如許,
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
她招來多少驚喜?
當一個幼兒呀呀學語,
他引來多少希冀?
啊,生命
生命——
當你第一次睜開眼,
你是這個世界的一個“1”;
當你風華正茂,
你是一盆盛開的菊;
當你蓬勃向上,
你是一棵挺直的樹;
當你奮勇向前,
你是一面招展的旗!
…………”
在一個市級的禁毒晚會上,我用這首詩做了開場,配上一組少男少女的舞蹈,音樂如泣如訴,觀眾如痴如醉,剎時全場掌聲雷動,“嘩嘩譁”的,有人在落淚……。
生命,誠如詩中所說,當我真正認識她的時候,已是人到中年,感到每天的太陽,已不再專為我升起,那是一種等待和焦急。
這時候,我覺得逝去的,太多太多,我還什麼都沒來得及做什麼呢,女兒已經長大了,她也來寫書了。一如我當年靠在鍋爐邊苦思冥想,做著白日夢。
中年以後,我很少做夢了,也很少感動,即使寫戲寫到高潮處,也只是鼻子有點兒微酸而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花開花落,笑罵由人,做人的瀟灑,我已領略夠了,不由得有些麻木。忽然間讀女兒寫的小書,我的心怦然而動,許多風乾的記憶在復甦,猶如仲秋的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縫隙間灑下點點光斑在地上跳動,我神往,那些逝去的日子。
女兒第一次讓我感動,是她小時候坐在痰盂上拉尿。
那個夏天,我揮汗如雨地在家裡趕改一個劇本,準備上一個千辛萬苦才爭取到的戲。她那時應該是4歲,眼很圓,也很黑,烏溜溜地盯著坐在桌邊的我半天沒動靜。那時候我們住在一個15平方的套房裡,9平方是住房,6平方是我的書房兼家裡的活動場所(這6平方是分給另一位老師的,她在市內有房,就被我們‘借’用了。)。女兒坐在痰盂上一直沒有動靜,她媽媽急了,說:“丫頭,你幹什麼哪?想什麼心思?”這是催孩子快起來的意思。
沒想到這孩子真還有心思,只見她非常清楚地說:“媽媽,我長大了要當領導。”
她媽媽驚了一下,說:“你當領導做什麼?”
“爸爸寫的戲,寫一個我批一個,一個字都不要他改!”
想必我的甘苦在女兒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女兒從小就知,而且很想幫爸爸一把,我這個做老爸的,從那一刻起,真的感受到一種身為人父的幸福。
當然,做父親的還有責任。
女兒上小學時,她性格中不好與人爭勝負的這一點燭露出來。這讓我和她的媽很是憂慮。在這個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