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一會兒,才問王長貴:“你說這樣一份報紙只賣三文錢?”三文錢也就能買到幾張白紙,那印刷費用和其餘人工呢?賠錢賺吆喝?莫鍾書可不象是那樣的人。

王長貴笑著道:“聽說,這三文錢裡還有一文錢是給報童的酬勞,交回給報館的只有兩文。”

建興帝眼中的興味更濃了,“你可知他每個月為這個報紙填進多少錢去?”

“回皇上,回京前,莫五爺特地給奴才說過,只最初幾天是賠錢的,一個月後就已經開始賺錢了。因為這個辦報紙的效益好,現在已經又有一家新的報紙出現了,叫《江南信報》,欄目排版和經營模式都照抄《松江商報》的。”

“哦,哪裡來的盈利?”

王長貴躬身走到建興帝前面,指著第四頁的那些宣告開業、促銷、聯姻等的小豆腐塊道:“莫五爺說這些叫‘廣告’,要刊登‘廣告’的人必須交給報館一筆‘廣告費’,聽說光是這些廣告費就足以維持報館的運營。”

原來如此!建興帝恍然大悟,繼而又想到一個問題,莫鍾書讓王長貴千里迢迢地把這《松江商報》給自己送來幹什麼?他以前從不因工場之外的事情驅使自己的人,難道這報紙跟朝廷國事有相關?

建興帝把箱子裡的報紙都取了出來。最下面的一張日期是兩個月前的,王長貴說,那是松江出現的第一張報紙。

兩個月前,建興帝想起,正是他和群臣因為要不要施行新法而開始爭執僵持不下的時候,建興帝想要施行新法新政,卻遭到許多朝廷老臣的反對,他們不但搬出各種祖宗規矩來阻撓他,還在民間製造各種不利於他的輿論,藉著百姓悠悠之口制約一國之君。建興帝一心想做千古明君,不能無視來自民眾的呼聲,不得不暫時妥協了,所以這段時日他每天下朝後都心情惡劣。

建興帝讓人把這些事透露給江南的莫鍾書,其實是想要他去請教那些曾經指點過他的隱世高人,希望能有個出奇制勝的方法,但那邊一直沒有訊息。

突然地,建興帝的眼睛亮了,這兩件事情終於接上了線。

這《松江商報》內容五花八門,注重實用性和娛樂性,售價低廉,是普通人家的消費新寵。

百姓反對新法新政是因為他們對這些一無所知,完全聽信了那些蠱惑人心的輿論。

如果他也辦一份平民化的報紙,向世人宣揚他的執政理念,能不能把阻力轉化成動力?先辦一份能夠引起中下層百姓廣泛興趣的報紙,然後一點一點地引導社會輿論……而且,這種宣傳方式不用花費國庫錢糧,他只需要挑幾個懂事聽話又有文采的筆桿子便可,料想誰也說不出什麼來反對。

建興帝越想越激動,想要更清楚地瞭解經營報紙的事項,“莫鍾書還有什麼交代你的?”

王長貴忙道:“回皇上,莫五爺說了,如果皇上想要了解報館的經營運作細節,歡迎派人過去參觀視察指導。”

呂熠的幾根手指滿意地叩擊著前面的御案。這個莫鍾書,剛剛認定他是個政治白痴,卻又突然神來一筆,幫他解決了困擾多日的大難題。

正文 第102章

話說莫鍾書在松江兼著孫子、丈夫與父親三職於一身,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但中間的老婆不吵不鬧還常常幫著和稀泥,他倒是過得輕鬆愜意,安心做著專職奶爸,玩玩女兒,哄哄兒子,閒了還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