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的23艦隊就在對面,更不知道遠方海平面下一艘戰列艦正在迎面衝來。

“報數!”

“35000碼、方位220、敵艦航速31節,東南風6節。。。。。。。”

“釋放煙霧,干擾敵視線!”

“30000碼。兩分鐘後進入夜間目視距離!”

“橫轉!右滿舵!”因為雙方都超過28節,最多十分鐘後就會進入目視距離,所以羅勇先是下令釋放煙霧,然後讓黑龍江號橫轉,搶佔最適合炮擊戰術的t字位。因為大量的黑色濃煙,進入夜視距離後古鷹號重巡洋艦編隊還是沒能立即發現對手,直到進入25000碼,才看到海平面上的嫋嫋黑煙。“22000碼、對準第一目標,集火!”就在古鷹號瞭望手瞪大眼睛分辨黑煙型別時,羅勇一邊大吼一邊重重的揮下手。伴隨著他的命令。八門155毫米主炮同時噴出一團團碩大的火球,旁邊的兩艘永興級驅逐艦也用三門雙聯120毫米半自動高平兩用艦炮射擊目標。

煙霧中突然閃爍的橘紅色火球,嚇得日本瞭望手連連高呼敵襲。淒厲的叫喊讓古鷹號甲板亂作一團,三門雙聯230毫米主炮炮管還沒抬起,對面射速更快的155毫米和120毫米炮彈就不斷的砸在船體四周。炮彈落在海里,形成密集的水柱森林,爆炸盪漾起的餘波和波濤碰撞後,又碎裂成片片白點。“左滿舵,射擊!驅逐艦準備發動雷擊進攻。”鹿岡原平一看到對面黑龍江號早已橫轉的艦姿。腦海中就升起“電波探信儀”幾個字。因為只有雷達比人眼看得更遠,才能早早擺好進攻陣型。

其實日本雷達技術出現並不晚,在民國突破雷達技術後不久,日本也自行研製出關鍵的磁控管技術。甚至早於歐美。但日本高層對此卻並不重視,還錯過了從美國工程師手中購買雷達的機會。一來二去就這樣白白耽誤幾年,直到民國海軍登陸波斯灣,首次大大方方的將雷達安裝到艦船上。日本這才開始加強雷達研製。但時至今日也只有幾個樣品,距離裝備不知道還有多遠。所以廣田弘毅這次訪問蘇德,確立軸心同盟的同時。也肩負著從兩國採購雷達等先進武器裝備樣品的重任。樣品還沒回來,鹿岡原平不得不頂著炮火用更厚的裝甲來爭取反擊機會。好在古鷹號是一艘重巡洋艦,即使不能和各國新銳重巡相比,但比對面的圖門江級輕巡黑龍江號卻要好不少,所以仗著皮糙肉厚,他也下令轉向,以便讓六門主炮獲得最佳角度。“轟隆隆,轟隆隆。”黑龍江號保持著猛烈火力,但因為沒有安裝最新的火控雷達,所以需要在射擊中不斷修正彈道。“座標調整完畢!各單位記錄新炮擊諸元,全力對準第一艘!”幾輪過後,黑龍江號火控組就根據著彈點測算出新的火控諸元,隨著各炮紛紛調整,炮彈終於越打越準。

“射擊!”此時的古鷹號也終於完成橫轉機動,六門203毫米主炮同時噴出濃烈的火光。

古鷹號一開火,羅勇立刻分辨出這是古鷹級重巡洋艦,因為日本海軍中只有古鷹級安裝了三座雙聯203毫米艦炮(青葉級建造之初因為臺灣島級下水,所以調整為八門主炮)。但古鷹號的轉向還是來的晚了些,剛剛打出一輪齊射,幾枚155毫米炮彈就同時落在了前甲板上。激烈地爆炸中,暴露在外的日本水兵死傷慘重,連艦橋的裝甲都被射中。幸好這裡的裝甲很厚,才沒出現一開戰指揮大腦就被端掉的情況。

見到古鷹號被炮彈接二連三命中,三艘吹雪級驅逐艦率先加速準備實施魚雷進攻。吹雪級是日本海軍以小博大思想下建造的一款特型驅逐艦,為追求高速兼顧夜戰,艦體外形和噸位都非常小,導致艦體強度不足重心較高。直到“第四艦隊事件”後日本意識到小噸位遇上風浪容易翻覆,適航性也很差,這才重新增加噸位,將速度減到34節,增強了雷擊能力。和日本所有驅逐艦一樣,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