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幾個月內進入政界,而且都不過四十多歲,jing力旺盛。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尼克松將在政治上比肯尼迪更加強硬,但黃曆卻知道肯尼迪也不是赫魯曉夫眼中可以威脅恐嚇的年輕人。
藉助於百分之八十八的電視在家庭的普及率,兩位候選人都設法要取得電視觀眾們的歡心。肯尼迪的電視形象酷似一個西部打鬥片中“沉默寡言的年輕警長”,而尼克松卻象一個“鐵路公司的律師,專mé;n簽署不利於小城市居民的佔地契約”。當然,從歷史上的結果來看,這與兩個人的選舉應該沒有什麼關係。因為美國人愈是富足,他們便載趨於保守,越來越多的人在向鐵路投資。因而,如果從電視形象上看,廣大選民應該是站在律師一邊,而不是站在警長一邊的。
而從表面上看,兩個候選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戰略計劃和有利、不利的條件。肯尼迪的有利條件是有組織的勞工的支援,他父親的巨大財富,他的普利策獎,對他友好的報界,他個人的魅力——當時記者們已開始稱之為肯尼迪“風格”,以及他身為多數黨成員的身份。尼克松的有利條件則是:工商業大亨的支援,較豐富的經驗(例如,在總統生病期間解決鋼鐵工人罷工,他與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強大的中產階級的根基,以及艾森豪威爾當時仍在白官。
當時肯尼迪大事宣揚的主題是:美國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國人必須努力爭先;而尼克松卻鼓吹自由企業的好處.個人的責任感、頑固的**jing神以及艾森豪威爾時期的繁榮與和平。
但由於艾森豪威爾對他的副總統態度暖昧,使他對六零年的競選運動所能發生的影響也進一步減弱。他顯然喜歡尼克松,而不喜歡他認為是一個年輕的暴發戶的肯尼迪,但是他對許多人講過“迪克根本不是總統材科”的這句話已經傳開。艾森豪威爾在這方面何以如此漠漠無情,令人納悶。
如果說在美國總統選舉中,蘇聯人能起到一定的左右的作用,顯然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但事實卻恰恰如此。對於蘇聯人來說,從階級鬥爭的觀點出發,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他們每個人都堅持資產階級立場。但是,各人的政治手法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對尼克松任副總統期間,一再發表矛頭指向蘇聯的宣告,蘇聯人是耿耿於懷的。不管他們對肯尼迪是否瞭解,反正他們是不希望尼克松當政的。他們認為如果肯尼迪進入白宮,在改善美蘇關係的問題上,或許希望更大些。而對尼克松,他們沒有這個指望。尼克松對蘇聯的敵對態度,他的**立場以及同麥卡錫主義的關係,都使蘇聯人沒有理由希望尼克松當總統。
而現在,蘇聯人有一張好牌可以打,那就是擊落u—2後俘虜的美國飛行員鮑爾斯。美國報紙上輿論紛紛,說無論哪一個候選人,只要他在改善美蘇關係上表現出更有能力,就將在競選上佔有優勢。那麼,釋放鮑爾斯的時機便具有了重大的政治意義,蘇聯人肯定會利用這一點,製造對尼克松不利的局面。
第二百五十一章 訪蘇
第二百五十一章 訪蘇
對於黃曆來說,美國總統是尼克松,或者是肯尼迪,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如果能從中獲取利益,他倒也願意幫助尼克松一把。
“被擊落的不僅僅是一架飛機,而是美國的尊嚴。”艾森豪威爾在訪問南洋聯邦時,曾向黃曆沉痛地說出了這樣的話。
顯然,u—2間諜飛機被擊落,謊言又被揭穿,使艾森豪威爾備感失落,使美國民眾的信心大受打擊。而如果能救回被俘的飛行員鮑爾斯,使這場丟臉的事件有一個較好的結局,美國人是很歡迎的。
而黃曆恰在此時向艾森豪威爾提出了建議,美國可以用抓獲的蘇聯間諜jiāo換鮑爾斯,他願意作為一箇中間人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