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時期的地圖詳解!(第3/5頁)
章節報錯
郡,治山陰。領14縣:山陰、餘暨、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諸暨、剡縣、烏傷、大末、章安、永寧、東冶。
6豫章郡,治南昌。領21縣:南昌、餘汗、鄱陽、鄖(去員加梟)陽、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陽、廬陵、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七:徐州,徐州轄東海琅邪彭城廣陵下邳二郡三國62縣。
1東海郡,治郯縣。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注〕東海:治郯,陶謙任刺史時治所在郯,後移彭城。曹操破呂布後,從琅邪、東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陽、利城、昌慮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群寇。
2廣陵郡,治廣陵。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3彭城國,治彭城。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4下邳國,治下邳。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5琅邪國,治開陽。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八:青州,青州轄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二郡四國65縣。
1平原郡,治平原。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2東萊郡,治黃縣。領12縣:黃縣、?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3濟南國,治東平陵。領10縣;東平陵、土鼓、歷城、臺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梁鄒、於陵。
4樂安國,治臨濟。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5齊國,治臨菑。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6北海國,治劇縣。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九:兗州,兗州轄陳留東郡泰山山陽濟陰任城東平濟北五郡三國78縣。約於今sd省西界與hn省東北。
1陳留郡,治陳留。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陰、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
2東郡,治濮陽。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範縣、谷城、臨邑、樂平、發平、聊城、博平。
3濟陰郡,治定陶。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4山陽郡,治昌邑。領10縣:昌邑、鉅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5泰山郡,治奉高。領12縣:奉高、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6任城國,治任城。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7東平國,治無鹽。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8濟北國,治盧縣。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十:幽州,幽州轄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郡一屬國78縣。
1代郡,治高柳。領11縣:高柳、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獮(去爾加示)氏、平舒、東安陽、桑乾、當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