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族我國時,我們都會團結起來,拼到最後,不死不歸。
你們不給華夏人留後路,當著全華夏人的面,屠殺我族人民,這仇,這恨,會世世代代刻在我們骨子裡!
哪怕你們武力真的強大到不可戰勝,把我們華夏人踩到泥裡,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也只會提醒我們是華夏人,你們永遠是我們的敵人。
華夏人打不過你時,會咬著牙,腦海裡也會不斷響起‘壯志餐飢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悲歌,會想起“寧死荒野,勿降也!’的誓言……想著怎麼報復你們。”
蘇懷說到“報復”兩個字的時候,語氣極為陰冷,令松井大佐不禁打了個寒顫,之感覺蘇懷聲音在大廳在空氣在嗡嗡震動,宛如一場令人冰徹刺骨的暴風雪,隨著蘇懷的聲音肆意呼嘯而下。
“你們日本人以為金陵是我們首都,陷落之後我們就會崩潰嗎?我們就會恐懼嗎?
我告訴你們。
華夏。
從來不是一個首都。
不屬於哪個主義。
不屬於哪個政權。
而是每個來自於炎黃子孫內心最深處與生俱來的靈魂。
這場屠戮了三十萬人的仇,不會令華夏人屈服,無論是五十年,一百年,還是一千年,華夏人都會跟你們幹到底,就算現在世界和平,消除了戰爭,這仇恨也會一直在華夏人心裡,永遠都不會消亡。”
蘇懷鏗鏘有力,說出“圍城必缺”的理論,說到金陵大屠殺時,聲音也是越來越沉,越來越冷。
每說一個“華夏人”,聲音就越沉越冷一些。
就連東鄉大江一代名將,見過無數殺戮煉獄,卻被眼前這華夏年輕人的話語震懾了……
他原以為自己面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文人……可事實上,他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
蘇懷說的這些,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從一個遠遠搞出於普通的戰爭層次,來描述戰爭的本質。
“圍城必缺”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當中包含的深遠意義不僅僅,遠遠超越了戰爭本身,而是在人性,民族性,乃至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層次的論述。
賈委員,高雲,伽利略,潘興等軍事專家們,更是震驚中陷入沉思。
他們思考不單單是蘇懷說的華曰戰爭,更是想到了,近年來的幾場戰爭,新歐洲,俄國號稱世界上兩大超級大國,軍事實力冠絕全球。
但是作為全國霸主的他們,在面對在中東伊拉克,阿富汗這些小國發動的戰爭中,雖然很快擊潰了對方的正規軍,但是卻無法令該國民眾臣服。
抵抗活動永撲不滅,最終耗盡人力物力,也只得黯然撤兵……
不單單是華夏,面對所有民族凝聚力的國家,無論你多少強大,也無法用暴力鐵血征服……
蘇懷簡簡單單一句“圍城必缺”,就把這些年來新歐洲,俄國犯下的所有重大軍事失敗都總結了。
令在場所有人不無內心震撼不以。
很難想象,華夏古代戰略,竟然如此前瞻性,簡直遠遠超越了現代所有戰略大師。
此時,就聽一人突然站起來了急切嚷道:“根本沒有什麼金陵大屠殺,蘇先生請你不要無中生有~~!”
說話的人松井大佐,東鄉大將與其他曰本將領這才反應過來,蘇懷故意在論辯中提到金陵大屠殺,想照成“既定事實”的效果,其他曰本軍官都震驚與蘇懷戰略,卻沒想到,如果這時候不反駁,等於就是曰本軍部預設了“金陵大屠殺”啊!
賈委員,伍金龍,高雲同時在心裡暗罵,松井這小鬍子真是精明,竟然察覺了到蘇懷用意。
蘇懷望著滿臉奸詐,咬牙切齒的松井大佐,卻並沒有人們預料中的惱怒。
金陵大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