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的地位無人能敵。
建安十三年八月十六日,仁宗帝因悲慼過度而罷免早朝,拒批一切朝政,當日太子首次代皇聽政。同日,晉仁宗下旨,赦免定遠侯府貶斥之罪,立即下發傳旨,要定遠侯家眷回京奔喪。同時,將晉都城中原本的定遠侯府重新賜還給定遠侯府家眷,要定遠侯侯遺體在昔日的定遠侯府以王侯之規格在設日靈堂。
夏嫻已經出閣,夏妍已被指婚與太子,都不益出面主持葬禮,作為夏府在晉都城中唯一姓夏的人,夏鏡花擔任起了定遠侯府的一切事物,成為夏遠威後事的操辦主持之人。
一身縞素的夏鏡花扶欞自趙府帶著夏遠威的遺體離開,在一眾同樣身著白衣的侍衛下人的抬欞下穿過晉都城的街道,自那些前來圍觀的百姓中央經過,一步步向昔日的定遠侯去。
獨孤錦衣站在街後的巷口遠遠負手立著,在夏鏡花經過的時候衝她微微點頭,讓她安心。
雪白的扶欞送歸隊伍自街上經過,圍觀的人也漸漸散去,獨孤錦衣看著遠行的隊伍,微微有些出神,就連公孫亦在旁邊靠近也沒有任何的表示。
“王爺,定遠侯的死,對我們不是件壞事。”
獨孤錦衣沒有開口,沒有任何的表情變化,公孫亦便接道:“現在朝中的老大臣們散成一盤,若王爺此時稍加動作,要他們都歸附於王爺一方,不是難事。”
“你有何想法。”
“那些老臣都信奉仁者愛仁,為君當以仁為先的仁治一套,王爺在民間早已有賢王之稱,早些年的功夫現在能用上了。”
“你去辦吧。”
“是。”公孫亦拱手行禮,應了話,然後轉身離開。
獨孤錦衣緩慢地眨目,最後看一眼已經消失在街頭的白色隊伍,轉身離開。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定遠侯夏遠威出殯,無數連夜趕來的舊部老兵自發地彙集在定遠侯府外,徹夜不離開,哭泣聲,喚老將軍,老侯爺的聲音在附院外此起彼伏。
夏鏡花身著縞素,頭戴白紗,雙手奉夏遠威的佩劍,與夏嫻熟和夏妍一起送靈柩出府下葬。
那一日,送葬的隊伍自大晉城的西區主街一直延伸到中軸主街上,除了前來奔喪的朝中老臣,和一些相關人士,那些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兵成為一道獨特的現象,他們多都是滿面皺紋,一頭花白頭髮,有的尚是健全,有的則身有殘疾,卻都堅持著尾隨著將夏遠威的靈柩送到了由晉仁宗親自下旨選定的晉都城西的照歸山。
晉仁宗自中秋之後病情加重,臥榻數日不起,早朝數日未臨,皆交由內閣和太子商議解決,但卻在夏遠威出殯那日強撐起身子,親自執筆寫下一篇追悼楔文,要工部挑選最好的工匠為夏遠威在墓邊立碑記傳,供後人瞻仰。
夏遠威入土為安,送葬隊伍便漸漸的散去了,夏鏡花立在照歸山上的新墓前,久久沒有離去。她以為所有人都不在了,直到聽到旁邊有人跪倒的聲音。
“好了,父親已經入土為安了,你們的心意父親在天之靈能知道會領意的,天快黑了,走吧。”夏鏡花疲憊地開口提醒,並沒有去看那人是誰。
但是,身邊的人並沒有離開,隨後有更多的幾個跪倒的聲音,這讓夏鏡花不得不側目去看。
旁邊地上跪著一個身著灰色衣衫的落魄男子,再仔細一看,竟然是那日在渭河邊曾中箭而被夏鏡花安置在橋搭下的宋安,而宋安的身後則是四個青年男子,是此次隨夏遠威一起入京的幾個隨行護衛,似乎是少了一人,所以只餘了四人。
宋安衝著夏遠威的墓碑重重磕了幾個頭,然後轉目看向夏鏡花,道:“五小姐,昔日多虧你相救之情,請受宋安一拜。”
夏鏡花看宋安要拜自己,趕緊伸手扶住;道:“宋副將快起來,你是父親的隨身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