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刻著兩行字: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陰是競,尺璧勿寶。楊度於此看出黃興是個有大志的人,又因同鄉,遂與他相交十分親切。梁啟超在橫濱辦《 新民叢報 》,這段時期到檀香山去了,蔡鍔到廣島去了,劉揆一倒是偶爾給碰上了,他也在東京讀書。假日裡,楊度常常和黃興、劉揆一等人結伴遊覽日本名勝,暢談時事,一晃半年過去了。
弘文學院的師範速成班以半年為期。半年滿了,成績合格者,就發給結業證書。若想繼續深造,則憑此結業證書再進一個班。楊度結業之後,準備再選一個高階師範班繼續學習。這期間,他有感於國內對日本所知甚少,於是和黃興等幾個湖南籍同鄉創辦了一個名為《 遊學譯編 》的刊物,擬在國內發行。他們看中了蘇松太兵備道袁樹勳是一個較為開明的官員,又是湘潭人,便要楊度回國去找他,請他支援這個刊物。袁樹勳早年參加過湘軍,與楊度的伯父有過交情。當楊度來到上海會見袁樹勳,說明來意時,袁樹勳一口答應。楊度順利地辦成了這件事,打算即刻重返日本著手辦刊物,不料袁樹勳卻說:“晳子,你應該回湘潭去一次。”
“我是應該回家去看看母親和先生,但眼下沒有時間。”楊度想著有許多事情要做,當務之急便是要為這個即將問世的刊物寫一篇發刊詞,同時還要多組織幾個好朋友來撰稿,爭取把《 遊學譯編 》辦成一個對國內最有影響的刊物。
“王先生對你的不辭而別去東洋十分震怒,他對別人說你背叛了他。”
“袁觀察,你是怎麼知道的?”楊度很是驚詫。到東京後,他曾分別給弟妹和先生寄了一封信。先生沒有回信,叔姬的回信裡並沒有說起先生惱怒的事。只是說,先生不願意向海外寄信,囑叔姬代為叮囑多多注重身體。袁樹勳從哪兒聽到這樣的話呢?
“湘潭的事,還能瞞得了我嗎?”袁樹勳打著哈哈說,“早兩天,我孃舅家的一個表兄來上海,還說起這事哩!湘綺老人的氣話,還不止一兩個人聽到。晳子,你先回去一趟,對先生說清楚,船票我來替你買。”
背叛師門,這是個很大的罪名,何況“背叛”的是這樣一位情同慈父、名如山重的恩師!楊度沒有想到事情會有這樣的嚴重。再無別的選擇了,必須馬上回湘潭一趟,向先生說明清楚。但這次原本不打算回家,隨身並沒有帶什麼東西,總不能空手回去吧。好在上海有的是東洋貨物。他順著先生的愛好,挑了一盒福岡生產的甜軟棗糕,一盒奈良出產的上等柿餅,又特地買了一包鹿兒島出產的菸絲,還給母親弟妹一人買了一樣物品,把一個從日本帶回來的大木箱塞得滿滿的。正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他又想起一個人來。弟妹的東西不送猶可,這次卻千萬不能冷淡了此人。她就是周媽。
楊度向來不把周媽放在眼裡,平素相見,看在先生的面子上略略點點頭,表示打了招呼。周媽仗著老頭子的寵信,也並沒有把這個傲慢的舉人看得怎樣高。自從叔姬進門後,周媽的胸口一直堵著一團棉絮。叔姬更是清高,她壓根兒就只把周媽當個服侍公公的老媽子看待,從不與周媽正面打個招呼,隨時隨地注意與周媽保持著一段距離。周媽雖心裡嫉妒,卻找不到半點口實,何況老頭子把這個兒媳婦捧上了天,遠遠地超過了對親生兒女的疼愛,周媽反倒時時要向叔姬賠笑臉。見了她,老遠就喊“四少奶奶”。叔姬聽了,只微微地點點頭,嘴裡哼都不哼一聲,高傲得如同公主一般。楊度心裡想,平時可以不買周媽的賬,這次卻要討好她一下,讓她吹吹枕頭風,在先生的耳邊說幾句好話,消消氣。於是,他給周媽挑了一段黑得發亮的東洋細平絨,拿根紅紙條腰好,也放進了大木箱。
楊度回到石塘鋪後,不敢貿然去見先生,打發一個人去雲湖橋,藉口母親病了,將楊鈞和代懿叔姬夫婦接回家。三人一見哥哥從日本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