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件事黨愛國親自去辦,他乘直升機飛回近江,拜訪了前江東大學校長,近代歷史方面的泰斗,邵文淵教授,邵教授其實也是黨愛國的導師,兩人親如祖孫,關係很近,沒什麼需要藏著掖著的。
江大家屬區,邵教授的書房裡溫暖如春,白髮蒼蒼的老人翻看著黨愛國帶來的照片,喃喃道:“潛水鐘,龍,有意思。”忽然他眉頭一挑,摘下老花眼鏡說:“我記得這件事,1920年代,江東也發現過龍。”
邵教授知識淵博,號稱兩腳書櫥,他祖孫三代都是學問人,祖父邵秋銘乃是江東大學的創辦者,第一任校長,早年還是光緒朝的進士哩,可謂書香世家,家裡藏書不下十萬,文革的時候被小將們燒燬了許多,至今還剩下不到萬冊,光是宋版,明版的書就有不少,清代和民國的線裝書更是大把的。
“首先我們來講講龍。”邵文淵很久沒有給人上過課了,侃侃而談,“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不可否認,這是歷朝歷代勞動人民演繹的結果,但到底是不是虛擬的,並無定論,所謂用各種動物圖騰組合起來的精神象徵之說,是民國時期聞一多提出的,但在此之前,諸多古籍都對龍有過記載,考古上的發現也證明龍的存在非常久遠。”
黨愛國也是歷史教授,但在邵教授面前只能乖乖當小學生,他洗耳恭聽,幫老師端茶遞水。
“《史記·封禪書》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新唐書·五行志三》載:貞元末(805年),資江得龍丈餘,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老姓縱觀。三日,為煙所燻而死。《唐年補錄》載:唐鹹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這裡的記載比較詳細,說雲中有雷暴,一條青龍死在庭中,剖之,喉中有大瘡。凡長十餘丈。鱗鬣皆魚。唯有須長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雙角各長二丈。《遼史·太祖本紀下》,《夢溪筆談·雜誌一》,《續夷堅志》裡都有對龍的記載,這是文獻方面的,實物方面,七十年代,內蒙古赤峰附近出土一件C形的青玉龍,考古學者鑑定這個龍屬於七千年前的紅山文化遺物,後來美國人拍的科幻電影,不止一次採用過這個造型……”
黨愛國趁老師喝茶的檔口,也補充道:“安徽凌家灘出土的白玉龍,距今五千年左右,此龍除背環一週明確的脊鬣,尤為形象的是龍首呈牛頭形,頭上兩支微翹的彎角,直觀就是當地水牛頭上的雙角。”
邵文淵點點頭說:“中華文明不過上下五千年,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才是炎黃子孫的主場,中原地帶餓圖騰,不可能被相差千年的異域文明所崇拜,唯一的可能是,這種動物確實存在過。”
黨愛國配合道:“1996年貴州出土的新中國龍化石,就證實了這個設想,這種恐龍頭部有一對角,和神話中的龍非常酷似,這是鐵證。”
邵文淵從書架上翻出一個鐵皮的餅乾盒子,從裡面拿出一本泛黃的剪報冊子來。
剪報冊子開啟,裡面是一張1934年8月的《盛京日報》,上面有營口地區發現龍屍的新聞,還配有照片,但極其模糊,看不出細節,只能勉強看出骨骸輪廓,確實像是一條龍。
文字上說,連日暴雨,遼河水漲,村民在蘆葦蕩中發現怪物屍骸,已經死亡多時,人們將屍體抬到河邊展覽,東三省好事者皆乘坐火車前往營口看熱鬧。
這是舊聞,黨愛國也聽說過,後來央視10臺《走近科學》欄目對此解釋過,說那並不是龍,而是一條擱淺的鬚鯨。
邵文淵說:“除了化石,這是最近的例證了,三十年代,國破家亡,具體事實已經不可考,在我看來,孤證往往是不成立的,但是無獨有偶,1923年的江東省也發現了龍,而且就在鹽湖。”
“終於到正題了。”黨愛國鬆了一口氣,他不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