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報怨以德”,“有人捶詈,同於讚揚”,這就是聖者的智慧德能。
再看五十四章,“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啥意思?你的心量有多大,你就能知道多大的範圍、多高的境界、多深的層次。你“以天下觀天下”,就是以無量心來觀無量,以妙明真心來觀實相,以“樸”來觀“樸”。你看實相無相無不相,相相是實相。既然相相是實相,現在你以無窮無盡的心來觀,相相是實相,能不能知道天下的本然?能不能知道天下萬事萬物的根由和本源?老子咋知道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呢?就來自於“以天下觀天下”嘛!
再看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為無為”,“為無為”的“為”就是轉正覺的“轉”嘛!“無為”就是正覺嘛!啥時候就無為了?空無一相、空無一物時就“無為”了。因為宇宙的本體是“本來無一物”的究竟一相,但具本有的妙明屬性,“時時見性,萬法無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的“為”就是“無為”。
“事無事”,第一個事,也是轉正覺的轉。從事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從事一個“無事”的事情!啥時候就沒事了?只有轉入正覺就沒有事情啦!當達到清淨本然了,周遍法界了,還有啥事情?!這就叫“無緣”啦!轉正覺和“觀無緣”就是“事無事”,“無事”就是“無緣”。佛陀叫我們“觀無緣”,老子叫我們“事無事”,“為無為”。你看,咱們現在有沒有事情?有事情。你為啥有事情?有緣嘛!你啥時候就“無緣”了,也就是“無事”了?怎麼樣才能無事無緣呢?就要“事”,這個“事”就是操作。咋操作?還是轉正覺嘛!那麼,正覺中有事沒有事?沒有事。現在我們天天念念的極性心識在變化,是不是正覺正觀?不是正覺正觀,是邪覺邪觀,不正確。念念識心儘管變化,想的啥?都是外界的六塵被六根所攝取而產生的六識,就是我們稱為的“心”。根塵對立,不停取捨,致使我們的心上儘管有事情,所以老子叫我們用“事無事”來轉正覺。
“味無味”,咱們吃飯要調點辣椒刺激一下,要加點調味品,不然的話,吃去不香。老子教我們“味無味”,教你“吃”啥?吃“無味”的,吃沒有味道的“味”。你看,我們吃的東西,在舌根上展現的都是有味道的。那麼沒有味道的那個是什麼?“無味”的那個就是舌根上所展現的嘗性嘛!鼻子上呢?就叫嗅性;耳朵上呢?就叫聞性;意根上就叫覺知性;眼睛上就叫見性。從舌根上“味無味”,就是讓你嚐到味道了,馬上契入正覺,舌根上的正覺就是“無味”的“嘗性”。不執取味塵,就不給嘗性輸入生滅的“烙印”,這就是禪門講的“天天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那麼,耳根上契入聞性,就不被生滅變化的音塵所幹擾,其它的同理。
“味無味”的時候就不被有味來轉,來粘住,這就是昨天晚上說的,“樂於餌”的餌,如果著在味上,就“過客止”,被口欲所控制,繫縛不解脫。“過客止”,是“味無味”的不自由表現!可見“味無味”還是轉正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都是轉正覺。
“大小多少”,如果我們轉正覺了,有沒有大小多少?就沒有大小多少的極性觀念,有大小多少的分別識心,就仍是極性觀念,不是正覺。
“報怨以德”,轉正覺的事相上達到抱怨以德,這就類似如來說的“若人捶詈,同於讚揚”,是由轉正覺產生的轉心態效應。“唯你,我看見就憎惡”,這一憎惡是不是轉正覺?是不是“為無為”,“事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