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人選正在預計之內。此刻,李林甫不禁在心裡讚了一聲。若是朔方那些悍將因為杜士儀的年紀便小覷了他,那還真的是看錯人了!能夠在這種看似可以漫天要價的情勢下,提出最精準最合適的要求,果然不愧是杜士儀!
張九齡一聽到是要金吾衛將軍李佺,略一沉吟便欣然點頭道:“此事我會立時稟奏陛下,想來應當不成問題。”
十六衛將軍的頭銜只是聽上去風光,其實整個長安城中,真正頂用的是北門禁軍,可這一支兵馬如今捏在高力士楊思勖為首的宦官手中,如陳玄禮這等大將尚且要仰其鼻息,更何況尋常的將軍?所以,杜士儀並不認為李佺會拒絕出外獨當一面的機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此行之前,同樣出身宗室,乃是信安王李禕一手提拔起來的振武軍使李昕替他寫了多封書信,屆時可帶給其昔日頗有交情的一些朔方軍中同僚,再加上同樣出身宗室的李佺,此去朔方的把握就大多了。
他在政事堂中只盤桓了小半個時辰就告退離去。而三位日理萬機的宰相自然不可能只顧著一個小小的朔方,天下有的是事務需要全力處置。可是,張九齡求見天子的呈報尚未得到回覆,宮中就傳來了訊息,道是杜士儀尚未到洛陽宮門口,就被緊隨而來的內侍給請進了宣政殿,顯而易見是天子召見。
面對這訊息,張九齡不禁笑道:“天下外臣不知凡幾,陛下能記住的更是鳳毛麟角。可杜君禮從當年關宴時獻上那一支雷擊老梅開始嶄露頭角,現如今節度一方,陛下自是更加信賴非常了。”
裴耀卿對此只是莞爾,李林甫卻暗自哂然一笑。當今天子曾經信賴非常的人還少嗎?王琚劉幽求助天子登上帝位,最初酬之以相位,可緊跟著還不是遠貶,劉幽求人已經死了,而這次他只是稍稍一算計,因武溫昚而倒黴的,就有那王琚!更不要說姚崇宋璟張說全都是武后年間便赫赫有名的名臣,可算算在相位上都呆了幾年?至於別的人,那就更加不用說了。李隆基對於大臣的信賴素來就不是毫無保留的,有的是可趁之機!
當杜士儀時隔近三年再次見到李隆基時,就發現這位大唐天子看上去蒼老了不少。興許是嫡親的兄弟姊妹這些年一個個過世,也興許是因為成天要提防這個算計那個,身心俱疲,總而言之,他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李隆基透出來的那股倦意。所以,無論天子垂詢隴右的情形,還是探問他對於上任朔方的看法,他全都只挑好聽的說,果不其然,李隆基一時大為欣悅。
“好,朕果然沒看錯你!遙想南朝梁國大將韋睿,雖羸弱書生,不能騎馬,每戰必乘車,持竹如意督戰,然則卻屢屢大獲全勝。如今你三頭及第,戰時卻同樣未遭敗績,又與韋睿皆為京兆杜陵人,朕等著你這名士異日於北狄中大揚威名的一日!”
李隆基這一高興,竟是把梁國名將韋睿拿來和自己比較,杜士儀不禁汗顏。可既然天子高興,他心念一轉便朗聲說道:“陛下,韋睿力弱,不能騎馬,而我朝名士,卻從來都以沙場建功為榮。昔日有婁貞公進士及第,卻應猛士舉,一再領軍攻伐;又有王忠烈公,明經及第而鎮守朔方多年,戰功赫赫。所以,詩賦無一不精,弓馬無所不通,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此方為真名士也!放眼古今,唯我大唐有此尚武風氣!”
杜士儀直接把更加尚武的漢朝給選擇性無視了。果然,李隆基大悅,擊節讚歎道:“說得好!果然銳氣十足!對了,你此次既然正好趕到,不日就是壽王大婚,你便先給他當一回儐相,然後再去朔方就任不遲!”
聽到最後一句話,杜士儀心下咯噔一下,面上卻絲毫未變,連忙行禮應道:“臣領命。”
“朕可不是硬留你參加婚禮。須知壽王妃楊氏,昔日還曾經從你學過琵琶,又拜入玉真門下學道多年,她父母雙亡,你和玉真豈非其雙親一般?”李隆基越發和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