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冒親(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就是這邸報是在胡扯,魏成和魏蠻生除了同姓之外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就拿魏家村來說吧,正如魏潰所言,他們這兄弟倆是平輩,二人有著同一位曾祖父,而這位老爺子的名字叫做魏耙子——在文化並不普及的年代,絕大多數人別說讀書識字了,終其一生都沒見過一本書的都大有人在,而他們在取名時都會採取非常簡潔的方式,比如說以生辰、排行的數字為名,或者用一些周遭具有的事物來命名,譬如魏潰的祖太爺因為在同輩中排行第十七就直接沿用了這個數字,賀難的祖宗因為生在正月二十三就簡單粗暴地以二三當名字。
事實上,也別覺得魏潰這個名字的誕生有多麼複雜——魏潰本應當有一個名叫魏富的哥哥,當時魏濤夫婦就已經計劃好了兩個兒子一富一貴,就好比隔壁鐵柱家的兩個兒子準備一功一成一樣。只是在魏潰出生之前這位長兄溺在河中不幸夭折,魏濤是個有些迷信的人,也怕小兒子重演悲劇,於是在孩子出生以後便諮詢了縣城裡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在收了一錢銀子之後便給魏潰算了一卦,說這孩子也是個五行缺水的,不如就在名字裡補上,也別丟了原先定好的“貴”字兒,就這樣變成了“潰”。
單拎出“潰”這個字雖說寓意不太好,但村子裡都講究一個“賤名好養活”的土規矩,而且魏潰不就是“未潰”麼,在與姓氏合在一起之後反而也不錯,所以這出生時就重達十斤多的彪形大孩就取了這麼一個名字。
而那就算是被削去了大半食邑的衛國公一脈,一直都在京城附近居住,和這西北邊陲的小村落可以說是毫無關聯——如果魏成是魏蠻生的後人,那豈不是整個魏家村都是如此?但像是魏家村這種以宗族為中心的聚落,是有非常嚴格且明細的族譜供奉在村內祠堂當中的,最遠甚至可以追溯到豐朝之前,歷數族譜上面的名字,可從來沒有魏蠻生、魏侗這對父子。
魏成這個所謂的十三柱、衛國公後人的身份當然是假的,無論是魏潰還是魏成都心知肚明——那他這個身份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當然是朝廷賜下來的。
既然有了朝廷作背書,那就算是假的也是真的,也必須得是真的。
立下如此奇功的魏成得到的待遇也是出奇的豐厚,或許盛國也真的非常需要一場對獦狚的大勝,而到了京城之後除了由兵部親自授勳之外,禮部的一位員外郎也為這青年引薦了一個人——就是現在的衛國公,而牽線搭橋讓二人會面的原因,就是讓魏成認下衛國公這個“父親”。
起初,魏成肯定是不願意的,而且心中也有很多疑問——他自己又不是沒有爹,幹嘛非要認這個老頭當爹?只不過無論是衛國公還是那位員外郎都沒有對此做出更細緻的解釋,只是向他交代了條件——只要魏成今日認下衛國公為父,那從此往後他就是衛國公一脈的人,這對於他日後的仕途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而衛國公也會出資在京城附近處為他的親生父母置辦一套田產,讓魏成把二老接到這裡來,不必在那窮鄉僻壤靠種田手工度日。
只不過從此以後魏成不能再管自己的親爹魏鐵柱叫爹了,他有且只能有衛國公一個爹。
面對這種聽起來就很扯淡的事兒,魏成肯定是拒絕的,而且態度也很堅定。只不過在衛國公府上“客居”了幾日之後,他的想法慢慢有所改變——因為他有極大的可能性會成為未來的“衛國公”。
按照盛國《國律》當中的爵位繼承製度,“嫡長子襲爵,嫡子次之,庶長子再次,無子則除爵”,而衛國公並沒有兒子,這就意味著他在將來的某一日西去之後將會陷入後繼無人的境地,那麼爵位、俸祿和食邑都會被剝奪,那麼這一大家子人又該靠誰來養活?
衛國公也不是沒有想過從旁支兄弟的膝下過繼一位,但這些孩子從小就是些靠著皇糧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