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的詩文;自然更是重中之重;杜士儀不但收下;還慨然應諾一定會好好拜讀。等到開船之際;見韋濟揮手告別;他在漸漸昏暗的天sè中眼望著碼頭越來越遠;直到完全看不見了;他身邊的裴寧突然開口說道:“京兆韋氏;果然名不虛傳。”
杜士儀亦是輕嘆道:“所以這便是世家較之寒素最大的優勢;人多勢眾;而又供得起讀書;久而久之自然人才輩出。”
船到鄂州;又是數ri之後了。這裡已經是江南西道的管轄範圍;雖不及荊州繁華;卻也曾是吳王孫權的定都之地;即便數百年後的如今;也依舊是坐擁上萬戶的上州。只在人口上;卻不能和蜀地那些州郡相比。
由於杜士儀這一行人的過所乃是蜀地簽發;沒有那許多扎眼的大印;進城之際並沒有引來任何波瀾。這裡距離蜀地已經有千里之遙;議論時政的人並不多;反倒是ri漸入冬;年節將近的氛圍更加濃烈。而對於杜士儀來說;船到鄂州外碼頭後進城的最大感受是;城外有大江經過;四處水澤湖泊。
和北地雖有水;卻多河少湖不同;在如今這年頭;荊楚之地處處水澤;這對於第一次出關中南行的裴寧和王容來說;都是難得的經歷。反倒盧聰從少年時開始就跟著父親輾轉多地為官;對南方的風土人情頗有些瞭解;面對這鄂州城內甚至還有一片大湖不以為奇;反倒興致勃勃地對眾人解說道:“這有湖便有魚。如今雖入冬;魚肉卻格外鮮美;隨處酒樓都可以⊥人現打魚上來現做;論起滋味來;卻比北地的魚要細嫩多了。”
北人喜歡吃魚的不多;而裴寧不如其兄那般篤信佛教;和王容倒都是不怕腥的;至於杜士儀就更不用說了;魚蝦螃蟹無一忌諱;聞聽此言自是點頭稱好。於是;等到眾人在客舍住下;赤畢到前頭問過店家;知道靠近城中南湖有一魚莊頗為有名;杜士儀自是令他過去先令店主預備。等到眾人一塊過去時;那魚莊的夥計笑吟吟地用竹簍提上了幾尾鮮活的魚;並一些活蹦亂跳的小蝦給杜士儀過目;等到杜士儀問可有肥美的螃蟹時;他還笑著多解說了幾句。
“聽幾位客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沒想到竟然還知道這蟹的鮮美。不知道客人們打算怎麼吃?”
杜士儀見王容終於流露出異sè;而陳寶兒則是瞪大了眼睛;顯見是沒吃過;就連裴寧亦是微微蹙眉;他不禁哈哈大笑;隨口說道:“他們顯見都是不會拆的;這樣;你讓好手拆出肉來;蔥姜燴;讓他們嚐嚐鮮。”
“就依客官此言”魚莊做湖鮮出名;往ri光顧的人中也多有士子;見杜士儀接下來嫻熟地點了這個要那個;分明是囊中頗豐的主兒;他自然更是殷勤;末了還不忘問了一句;“可要再來幾碗濃濃的茶湯麼?這可是解油膩;去腥味的絕妙好物”
“我們就是從蜀中來;對茶可比你瞭解”杜士儀笑著搖了搖頭;見那夥計有些訕訕的;他便對王容和裴寧說道;“茶湯解膩雖好;與蟹卻不宜同食;否則不易消化。尤其是吃蟹的時候;還有吃完半個時辰;最好不要喝濃茶。倒是如果生剝螃蟹時手上沾染腥味;用茶洗手卻是可以去腥的”
這會兒正是午飯的時辰;魚莊中還頗有些別的客人;有一二耳尖的聽到這話;不禁過來打探道:“這位郎君所言是真的?我們這兒吃蟹;往往愛其鮮美;嫌其肥膩;所以一定會弄弄上一碗茶;照你這麼說;這反而不美?”
“蟹乃xing寒之物;雖好吃;卻不可多吃;而茶湯雖對人身體有利;有時候卻也忌諱和各種食物同食;比如食藥不宜飲茶;因為茶解藥xing……”杜士儀見過來請教的是一個稍有年紀的長者;自然不忘將各種禁忌一一告知;最後又說道;“此外;這蟹也是一樣;除了濃茶之外;絕不宜和柿子、梨同食。否則輕則腹痛;重則腹瀉;對老人更是不利。若真的要解腥;還是薑茶佐陳醋風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