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自身的重量也在幫你推。雖然你

花的力氣和第一圈一樣大,但是飛輪越轉越快。飛輪的每一圈轉動都建立在前面

運動的基礎之上,當然也摻雜著你的努力。飛輪轉動的速度快了1000倍,接著

10 000倍,再接著100 000倍。這個又大又重的圓盤以永不停息的動力向前飛轉

著。

。txtsk。

這時,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走過來問你:“那個推動飛輪快速旋轉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太荒謬了。是第1下推動力嗎?是第2下嗎?

是第5下嗎?是第1 0 0下嗎?都不是。它是作用在同一方向上的作用力的總和。

一些推動力可能作用會更大些,但是任何一個單獨的力量—無論它有多大—都是

作用在飛輪上的合力中的一小部分。

累積和突破

飛輪這個形象描述了從優秀公司向卓越公司轉變過程中的全部感受。無論最

後的結果多麼富有戲劇性,這種轉變決不是一個突然的運動。這中間沒有單一的

起決定作用行動,沒有重大的方案,沒有一了百了的創新,沒有純粹幸運的突變,

也沒有劇烈的革命。從優秀公司向卓越公司的轉變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循序漸進

的過程,一個行動接著一個行動,一個決策接著一個決策,飛輪一圈接一圈地轉

動—它們的總和就產生了持續而又壯觀的效果。

然而,當你看完媒體對這些公司的報道之後,你有可能得出一個截然相反的

結論。通常只有在飛輪達到每分鐘旋轉1000轉的速度時,媒體才會報道這家公

司。因而這歪曲了我們對這種轉變的認識,它使轉變看起來好像是一夜間的突變。

例如,1 9 8 4年8月2 7日,《福布斯》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電器城公司的

文章。這是第一篇在全國範圍內發表的介紹該公司情況的文章。文章實在不長,

只有兩頁,它提出了電器城能否持續近期增長的問題。不管怎麼說,它也是第一

個公開承認電器城公司取得突破的報道。新聞記者剛剛發現這家新的熱門公司,

因而電器城的突破就好像是個一夜成名的故事。

然而,這個看似一夜成名的故事卻是經過10多年的醞釀而成的。艾倫·沃

澤爾1973年繼承他父親當上了電器城的執行長,當時公司正瀕臨破產。首

先,他重組了行政隊伍,接著客觀地審視了外部和內部嚴酷的事實。1974年,

公司仍然掙扎在龐大的債務負擔中,沃澤爾和他的團隊成員開始嘗試以倉儲陳列

室的形式從事零售服務(庫存規模化、價格低廉、送貨快捷)並且在里士滿和弗

吉尼亞透過這種模式來出售器具。1976年,公司又開始嘗試以倉儲陳列室的形

。txtsk。

式來銷售消費電器;1977年,公司將這種觀念付諸實踐,建立了第一家消費電

器零售店。

當這種嘗試大獲成功後,公司開始將立體式商店逐步轉變成消費電器零售商

店。到1 9 8 2年時,飛輪已經持續旋轉了9年,沃特澤爾和他的團隊成員在此

期間一直忙於實現電器城超級商場的構想。在接下來的5年中,公司完全轉變到

這個構想上來,繼而電器城公司創造了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分紅最高的記錄。

從1 9 8 2年到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