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上是被沙陀突厥人控制,但他們效忠了西突厥,所以西突厥便不再窺視伊吾郡,而把伊吾郡交給了沙陀人,沙陀人比較聰明,他們只佔領草場,沒有動伊吾縣,官府也就保留下來了,其實所謂伊吾郡,實際上只有伊吾一座小縣。”
“那伊吾郡太守為什麼沒有效忠唐朝?”李靖不解地問道。
“關於這件事,卑職只是聽說了一點傳聞,是否準確卑職確實不知。”
“你說就是了。”
“回稟將軍,卑職聽說王太守也想效忠唐朝,但敦煌郡李太守不同意,派兵攔截了王太守的使者,使者只好又返回伊吾縣了。”
李靖很驚訝,敦煌郡也投降了唐朝,為什麼太守卻不準伊吾郡歸降唐朝,這裡面是什麼緣故?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這個。。。。卑職不敢亂說。”吳法明低下頭,顯得有點緊張。
李靖注視他片刻道:“我們皇帝陛下一向厚待邊疆將領,像吳將軍這樣為過戍守邊疆十年,會比一般將領更容易得到提拔,甚至還會被加封爵位,給子孫留下餘蔭,但前提是忠誠,如果將軍不肯忠於天子,將會失去人生最大的一次機會,將來追悔莫及,我不勉強吳將軍回答,但請吳將軍三思。”
吳法明沉默良久,終於長長嘆了口氣道:“卑職原本是隋將,若不是妻兒在敦煌縣,又怎敢說假話,正是卑職攔截了王太守派去長安的使者,使者中箭重傷而死,就埋葬在玉門關,這當然是李太守的命令。”
“李太守為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吳法明既然已經說開,便不再隱瞞,他坦誠地說道:“李太守名義上歸降了唐朝,但實際上他依然割據敦煌自立,原因也很簡單,李太守實名叫做李勳,他的兄長就是大涼王李軌,李勳表面上對唐朝稱臣獻土,但他骨子裡十分仇視唐朝,卑職名為唐將,實際上也是被他控制。”
“李勳有多少軍隊?”李靖又追問道。
“大約三千人,這是敦煌郡能供養軍隊的極限,但聽說李勳有意投靠西突厥,想得到統葉護可汗的支援,但不知這個訊息是真是假。”
李靖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吳法明這番話無疑顛覆了他的判斷,也改變了他的原計劃,他原計劃派楊信和一支軍隊去敦煌縣,他自己率軍去伊吾郡,但現在看來,他必須集中精力處理好敦煌郡。
“將軍,還有一個重要訊息。”
“什麼?”
“李勳的軍隊大概有三百名沙陀人,為首之人是沙陀貴族,叫做朱邪翰,他和現在的沙陀酋長爭奪酋長失敗,逃到敦煌來,被李勳藏匿在軍中,李勳想利用他招攬沙陀部族,但此人和現在的沙陀酋長有殺父之仇,如果將軍抓到他,將有利於將軍和沙陀人談判。”
李靖點了點頭,這倒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訊息。
。。。。。。。。
第二天一早,李靖率領數萬大軍離開了玉門關,向西南方向的敦煌縣而去,玉門關距離敦煌縣約一百五十里,六十里處有一座戍堡,叫做柳園戍,柳園戍正好位於西去伊吾郡和南下敦煌縣的交匯處,交通和軍事地位都十分重要,平時戍堡有五十名士兵駐守,屬於玉門關管轄。
另外,圍繞著戍堡形成一處小小的集鎮,七八家店鋪,二十幾戶人家,給沿途商旅提供歇腳補給,雖然這一帶風沙很大,環境艱苦,但生意都還不錯。
大軍在柳園戍稍作休整,士兵們吃了午飯,大家又再次出發,向九十里外的敦煌開去。
黃昏時分,在距離敦煌還有數里時,一隊士兵護衛著十幾名官員從敦煌縣而來,為首是一名四十餘歲的官員,正是敦煌太守李勳,後面還有郡丞、縣令等等,事實上敦煌郡就只有三個縣,最東面靠近張掖郡的玉門縣(玉門縣和玉門關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