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還會迎來暴炒。再有就是今後幾年國內電影市場的火爆,很多的投資者看電影炒股票的習慣,進一步讓影視公司的泡沫一再的膨脹。
可以樂觀的估計,未來選個好時期套現股票,華誼的這部分的股權,甚至可以套現百億元以上。
當然了,華誼剛剛上市,原始股的法人股東們就開始考慮套現。顯然是不厚道的。
但這就資本江湖,大資本們源源不斷的把昂貴的股票賣給一些指望在二級市場上買到十倍股百倍股的韭菜。
而這些韭菜,最喜歡賣“有前景”的行業。只有行業還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即使股價是淨資產幾十倍,也會有人願意接盤。
傳統的商業裡面,老闆們對於失去控股權很是擔憂。但資本泡沫時代。老闆們的追求就是把股票賣給其他人,讓其他人來當這個大股東,而他自己抱著天文數字一般的現金,後半生無論是數錢,還是繼續投資其他專案,從經濟回報上來看,都比繼續持股划算。
當然了,影視公司的股票,一開始也許是創業板裡面的大泡沫。但等到後來。這已經變成小泡沫了,很多人發現創業板裡面一個又一個更大的泡沫吹起來。
總之,2009年10月30日,無數資本大佬敲鐘,慶祝自家公司上市。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開始集結上市了。
小夥伴公司持有的華誼兄弟,首日開盤價就是暴漲至63。66元,其後。又是扶搖直上,下午3點收盤。收在70。81元每股。
一些大股東們自然是興奮之極,透過上市,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經是淨資產是十倍以上了。若未上市之前,想要賺到華誼公司市值這麼多錢,也許要幾十年之後。上市則是輕而易舉的讓資產呈現十多倍的暴增!
小夥伴公司持有的股權。按照市值算,已經是28億多元了。相對於上市之前投資的資本,已經增長了二十多倍!
“這比房地產,不……比搶銀行還要賺錢的暴利生意!”已經有人喃喃自語。
許多持有華誼股份導演和明星,也都紛紛喜形於色。
馮小剛也憑著華誼的股權。成為了華誼旗下的簽約導演和藝人中,首個透過上市,身價破億的富豪。
他們才剛剛品嚐,跟資本市場聯姻的好處。名氣,可以更高效率的轉化為金錢!
在娛樂圈跟資本市場聯姻之前,光靠拍戲賺錢,影視明星裡面也許已經早就有不少人身價上億。但是,導演裡面大多數都並不是很富有。畢竟,導演很多都是靠著拍戲賺錢,不像明星可以有各種商業演出、廣告代言之類的撈金機會。娛樂圈裡面自然有著“窮導演,富明星”的說法。
但隨著娛樂圈的資產迅速的證券化之後,無數的名人都可以迅速的把自己名,透過資本運作的方式,變成鉅額的財產。比如,一個空殼公司,沒有什麼資產,有的僅僅是幾個明星、導演簽約的合同,即可靠著這些合同,把剛剛成立,沒有一丁點資產的皮包公司賣出幾十億的天價。轉讓了股權之後,這些僅僅付出了合同和簽字,便可以把紙換成幾億、幾十億財產。而願意為這些資產買單的大資本家,遲早還要要讓別人買單。這買單者,自然就是資本市場裡面的很多韭菜了。
娛樂圈資本化的時代,一線的明星、導演很快會因為善於資本運作,身價幾十億上百億,二線的明星也有希望成為億萬富翁。
在資本化之前,這些身價可能是他們一輩子也不可能透過拍戲賺到,但是,有了資本市場,資本市場還非常追捧他們,那麼……他們可以幾年賺幾十年的錢!
王啟年看到一家公司上市,卻聯想到——無數窮兇極惡的名人,簽上自己名的白紙,轉化為股權,然後,夥同擅長於資本運作的公司,透過說故事來洗劫韭菜的未來。
簡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