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之內佈置得一派喜氣洋洋,喜床上首懸掛著紅紗百子帳,帳上繡著各種姿態的百名童子。永琰與喜塔臘氏按男左女右盤膝坐在喜床上“坐帳”,接著二人喝交杯酒,隨後吃半生不熟的餃子,取“生子”之意。此時,窗外命婦高唱“交視歌”,祝願新婚夫婦相親相愛、白頭偕老。之後舉行合巹宴,兩人各吃一碗長壽麵,隨後,共度良宵。洞房花燭,春意盎然。

是日,永琰宮中張幕結綵,設宴招待福晉喜塔臘氏父母及親族,文武二品以上大臣及命婦都赴宴祝賀。

次日清晨,永琰剛一睜開眼睛,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醒了——你睡得好香啊。”

永琰見喜塔臘氏已穿戴整齊站在自己的面前。於是道:“你該叫我一聲才是。”

“我看你睡得甜甜的,就沒叫你。”說罷端過一碗湯道:“這是燕窩粥,早晨吃了,滋補身體的,快喝了吧。”

永琰接過碗,心裡充滿了甜蜜。

……

02

永琰沉浸在新婚的歡樂裡,可是他的生母魏氏卻病倒了。永琰新婚,她過於激動,過於勞累,又受了點風寒。起初她覺得自己有時發熱,有時發冷,認為並不是什麼大病,何況在兒子新婚的喜慶日子裡,她不忍掃大家的興,於是就把病情瞞了起來,裝成沒事一般。誰知道旬餘過去之後,她只覺得自己時常頭暈目眩,有時眼前發黑,知道得了大病,才讓清太醫診治。永琰和喜塔臘氏得悉母親得病,早晚守候侍奉,盡心盡意。特別是喜塔臘氏,更是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婆母。可是魏氏的病卻不見好轉,竟日日加深。乾隆帝也心急起來,諭令大醫會診。太醫們都說娘娘的心裡曾經受過大喜大悲,大悲大喜,積鬱日久,待時而發。遇到兒子娶妻,是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事,過去積鬱於心中各種情感一時迸發,使身體虛弱陰虧陽損,恰遇邪氣襲浸,造成今日忽熱忽冷之病。若是及時延醫極是好治,但現在已是病入膏盲,無可奈何了。

四十年正月,令皇貴妃魏氏去世,年齡四十九,溢“令懿”。臨終之前,魏氏對兒子說:“母親有兩件事耿耿於懷:一件是對你弟弟永璘放心不下,你要對他勤加訓導;另一件是我瞑目之後,你要抽時間找個機會把我儲存下來的頭髮埋在蘇州香雪海的山嶺上。”說到這裡,她望著福安道:“最好和福安一起去。——兒啊,娘看你為人中正,勤勉簡約,現在又娶了個好福晉,我死也無憾了。”

喜塔臘氏用女人的全部柔情撫慰著永琰失母的哀痛,喪期過後,永琰又回到上書房。

上書房裡,永琰又換了個新師傅,一個對永琰的一生都發生了深刻影響的師傅——朱珪朱石君。

朱珪,字石君,順天大興人,先世居蕭山。年少時隨大學士朱軾研讀經書,與哥哥朱筠一同鄉試得中,並負時譽。乾隆十三年中進土,時年僅十八歲。乾隆帝極賞識他的才學,累遷其官,三十二年補湖北按察使,後又到山西代理巡撫一職,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朱珪對現實陷入深思,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朱珪接到朝廷讓他到山西代理巡撫的旨意,便從湖北直奔山西就任。走到半道,聞知山西運城連天大雨,溝河倒灌,遍地水深數尺,百姓四處逃奔,流離失所。於是朱珪便不往太原,捨棄了車馬,直往運城而去。接近縣境,見村莊淹沒,莊稼地成為一片湖泊。朱珪一行找了船筏,組織救出被大水圍困的百姓。其時,贏弱者已死去大半,丁壯也時時被大水沖走,朱珪忙親自與百姓一起疏通水道。百姓見巡撫到來,親自救助他們,心裡安定了許多。數日間,上萬民工集結起來,水勢得已控制,大水得以疏洩。可是百姓村村被淹,多數房屋殘破倒塌,牲畜多被沖走,糧食幾乎不剩,若不及時解決吃住問題,運城一縣將會出現“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