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張國燾多次破壞作戰部署,使我們不得不放棄豫旺以西大塊土地。如果我軍當時把王均軍消滅,西安事變就可提早,我軍就可能控制蘭州和西蘭公路以至甘肅全省。
這時已是九十月之間。十月初旬,王均和毛炳文兩軍尾一軍團後追擊;胡宗南率五個整編旅向一軍團側擊;在蔣介石的壓迫下,何柱國、董英斌兩軍亦由南向北迫近,此時情況是很緊張的。我認為不打退敵人追擊,陝北根據地沒有糧食,當時保安全縣只有一萬多人口,如站不住腳,將被迫放棄陝北,東渡黃河,這種形勢是很不利的。無論如何要挽救這種局勢。遂決定迅速將一軍團集結于山城堡之南,十五軍團集結于山城堡之北,待胡宗南先頭旅深入山城堡時,南北夾擊。山城堡在洪德城以西十五里,此地有數戶人家,有一股筆孔大的泉水,胡宗南部當日離開甜水堡(在山城堡以西六十里)後,即無處找到飲水,非到山城堡不可。該敵先頭旅丁德隆部,黃昏才到山城堡,一軍團從南和西面向丁德隆旅進攻,消滅其大半。此役雖小,卻成為促成西安“雙十二事變”的一個因素。
胡宗南並不死心,率四個旅為左路向鹽池、定邊前進;王均、毛炳文兩軍為中路,向吳起、志丹(保安)前進;東北軍為右路向華池方向前進。我軍轉移至洪德城與鹽池間,位置於沙漠邊緣埋伏著,擬待胡敵透過沙漠疲乏和飢渴之際,給以打擊。胡部是主力,也最積極,我如能再殲胡敵兩個旅,即可將敵人這次進攻打退。
十二月十二日深夜,我和任弼時(此時,中央剛指定任為前敵政治委員)住在一個一米高、二米寬的土洞(牧羊者住的)內,聊避風沙,點燈看地圖。外面狂風,飛沙迷霧。譯電員送來電報,高叫:“蔣介石被張學良捉起來了!”以後,中央又來電徵求對蔣處理意見。我和弼時經過反覆交談,一致同意中央放蔣方針。
十三日拂曉,胡宗南部乘夜撤走了,敵其他各路也均撤走了。張學良軍集結西安,將洛川、慶陽諸城皆放棄。我一軍團、十五軍團、二方面軍之一部,及四軍、三十一軍開駐慶陽、西峰鎮一帶,張學良送來部分棉衣和彈藥。
如果沒有張國燾這個反革命搗亂,使四方面軍主力進到涼州這個死衚衕裡,後又被青海馬步芳軍全部殲滅,把四方面軍主力兩萬多人送掉,則一、二、四方面軍還可儲存六七萬人,紅軍是可能完全控制西北地區的。那麼,我們對抗日戰爭的領導地位就要優越得多。東北軍、西北軍也就不致被蔣介石各個宰割,那樣就會形成抗日聯軍控制大西北。
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先後相繼都失敗了,惟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勝利的發展。特別是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後,軍事上連續給敵以反擊和反攻,政治上迅速地開展了戰略進攻,以致東北軍張學良扣押蔣介石,蔣被迫停止內戰。時間只有十一個月,這是狂風暴雨的十一個月。
在反對張國燾的鬥爭中,我向毛主席學到許多東西。當時如不堅持北上抗日的政治和軍事方針,同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混淆起來,在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取得領導地位,甚至連發言權也不會有;在草地如不堅持正確路線,採取堅決的分,就不能證明毛主席路線的正確,以後也就不會有一、二、四方面軍在陝北的大會合;在張國燾分裂紅軍後,如開除張國燾黨籍,也就可能造成黨內長期分裂。毛主席堅持了原則(不讓總書記),又表現了靈活性,避免了長期分裂。經過頑強鬥爭,最後,張國燾一個人開了小差,團結了四方面軍大批幹部。既弄清了是非,又團結了同志,這是毛主席從團結願望出發的一貫方針的偉大勝利。經過一九三五年九月到一九三六年九月一年的實踐:粉碎第三次“圍剿”、十二月會議、東征勝利、停止內戰等,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