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無非就是一些家庭瑣事,比如買幾件傢俱,定幾樣首飾之類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畢竟先前陸炳文在外為官,一家人聚少離多,現在在京城可以團聚,怎麼能不高興呢?

不過團聚的時候,時常還是會想起遠在他鄉的陸博明和陸寒楓,尤其是陸寒楓這個活寶二叔,幾年都沒見過了,陸金瑤還真是很想念,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做些什麼事情。

陸寒楓這幾年很少寫信來,雲氏沒少擔心他,卻也不知道他在哪裡,只知道已經不在四川,沒辦法去尋找他。

就這麼過了幾天,陸金瑤終於正式出現在京城文武百官的視野中,身著官服,精神抖擻的去上朝了。

其實讓陸金瑤上朝這事,不少老夫子都很反對,說什麼“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朝堂是男人們的地盤,她一個小丫頭片子過來算什麼事?

古代教養良好,家規森嚴的大家閨秀出門都還要帶面紗,不能隨便出門,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雖然天啟王朝的風氣比較開放,但也沒開放到可以讓女子上朝議事的程度。

女官制度雖然在天啟王朝實行了很久,可除了制定女官制度皇帝那位青梅竹馬,後面也從來沒有過女官擁有實權的,所以怎麼安排陸金瑤也是個問題。

一群迂腐的衛道士在早朝上唾沫橫飛的講述了陸金瑤為人如何傷風敗俗,如何不守婦道,其實這純屬扯淡--陸金瑤還沒及笄呢,哪有這麼些規矩的?

最後皇帝冷冰冰的問了一句話:“按照諸位愛卿的意思,如果商部有什麼事宜,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到陸大人家裡去議事?她既不能上早朝,不能拋頭露面,是不是朕也要去陸府聽她彙報啊?”

於是一群人閉嘴了,終於沒有人再對陸金瑤說三道四。

結果這事算是結束,謠言又起,說陸金瑤明明是個鄉下丫頭,還能提出什麼什麼法案,什麼特區,這不合理啊,肯定是被妖怪附體了,說她是個妖女,終究要禍害王朝江山。還去找欽天監的官員拿出了種種“證據”。

古人迷信,而且這謠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於是又有一群人跑出來說陸金瑤是妖女,讓皇帝做一個明君,不要被這妖女給迷惑。

皇帝心道,朕要是真信了你們,那才是昏君呢。

他乾脆寫信給天師府讓天師府來證明,蕭天師立刻給陸金瑤證明說她不是妖女,而是對江山大有好處的神女轉世。

其實蕭天師原話是“陸師侄命格奇特,山窮水盡之處卻又呈現生機,是有大福之人。”

墨謹是個很懂政治的皇帝,立刻把這番話加工了一下,把陸金瑤變成了“神女轉世”,並且以特區的繁榮證明陸金瑤帶來的是福氣而不是災禍。

於是謠言也漸漸平息了下去。

其實這些都是那些跟陸金瑤,或者說跟皇權、跟陸金瑤有利益衝突的世家乾的好事,他們恨陸金瑤恨了很久了,每天都想方設法的陷害陸金瑤,結果回回都不成功。

這些世家在心裡暗恨:明明是個鄉下丫頭,結果還有皇帝給撐腰,真是沒天理,早晚要叫你好看。

從本質上來說,世家看陸金瑤不順眼,都是因為皇帝對陸金瑤的看重。皇帝越是看重陸金瑤,越是重用她,陸金瑤跟世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就會越來越大。

說白了,皇帝把陸金瑤當成擋箭牌。

皇帝抬她、重用她,無非是陸金瑤能給他帶來許多的利益,比如金錢和前所未有的產品,又能吸引世家的仇恨成為世家的眼中釘。

如果有一天陸金瑤真的倒黴了,那也一定跟皇帝有關係,而不是因為這些智商有限的世家。

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樣。掌權者心裡在想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

說到底,皇帝潛意識中也沒瞧得起陸金瑤,以為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