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為何芸芸眾生如此虔誠?對於佛家,對於神聖的佛,木真子不懂不信只能掩口作罷。好不容易擠進佛殿,是依次排對等候跪拜的佛教徒。一時木真子驚悸不已,唯恐褻瀆了神聖的佛,沒去看人們拜的哪尊佛,心有餘悸地從手包裡拿出一百塊錢放進功德箱,然後就匆匆穿過佛殿來到靈光寺金魚池。依著石欄,看池內團團轉的各色錦鯉和各自遊蕩的烏龜甲魚。此魚池原為寺內放生池,池西北有一暗流經年注入池中。池畔有一亭名曰“水心亭”。相傳慈禧老佛爺常在此觀魚,有次竟將耳環佩於魚鰓,可見當年池內所養之魚身份之高貴。想是今日池內生靈一定是善男信女所放生,見有賞魚者買來魚食投放,木真子也買了一包,撒進魚池,看魚兒爭相競食。

走過來一老一小兩個紅衣喇嘛,跟隨著一家三代。小喇嘛手裡提著一個食品袋子,裡面是兩隻大巴西龜。不言而喻,一定是要放生。一家人圍住兩個喇嘛。老喇嘛捻出手裡的甘露丸,捏住烏龜的頭,把甘露丸放進烏龜嘴裡。一隻烏龜順從地嚥下,龜甲顏色極淺的一隻就不那麼的乖,老喇嘛把甘露丸兩次塞進嘴裡都不肯配合,大概也懂事不過三,第三次勉強下嚥。服下甘露丸,老喇嘛嗚裡哇啦抑揚頓挫鏗鏹有力念起藏經,一家人和圍觀過來的人雙手合掌齊念嗡瑪尼巴美吽!念罷長長的藏經,老喇嘛示意小女孩放生。小女孩從小喇嘛手裡小心謹慎地拿過那隻乖一點的烏龜,小心翼翼輕輕放進放生池,烏龜環視了一下週圍,抬頭回望小女孩,算是道別,歡快地遊入水中央。

“你看多美!這兒伴兒多,跟它們玩兒去吧!”小女孩的爸爸似有不捨。

“爸,您說它會喜歡這兒嗎?”

“肯定喜歡!它自由了!自由自在多美呀,誰不想自由自在?丫頭,你瞧它哥們兒,美滋滋跟人聊上了。放吧……”

小女孩目光從爺爺依次掃過奶奶,媽媽,又從媽媽掃過奶奶,落在爺爺身上,“爺爺……”

“放吧。”三人不約而同地說。

“放生是慈悲、覺悟、消災、富善。它們感謝你們,會助你們修往極樂世界。”

小女孩聽了老喇嘛的話,戀戀不捨地把龜放進水裡,烏龜立刻把頭縮排殼裡,一動不動了。

“爺——爺!您看它不高興了!快撈上來咱們還帶回家繼續養著它吧。”

“那還成?”

“媽——媽?”

“聽話!三四天不吃食老在缸裡折騰。”

“它好像不喜歡這裡,肯定在哭,好可憐耶。”

“很快就習慣了。瞧它哥們兒逮誰跟誰聊,那歡適。”

老喇嘛道了聲阿彌陀佛離去。

“奶奶!”

“乖,沒聽大師說放生好。你別害怕,這兒沒人欺負你,踏踏實實待你的。”小女孩奶奶看著無動於衷的龜說。

“來!跟爸喂喂它們,賄賂賄賂它們,別讓它們這幫老人欺負咱們家那兩隻。”小女孩爸爸拿出拎在手裡的烏龜食,擰開蓋子倒了一大把撒進魚池,片刻招來龜陣,衝散團團轉的魚陣急不可待地搶食。圍觀者們好奇地盯著源源不斷四方匯聚而來覓食的龜陣連連驚奇。小女孩興奮起來,一把接一把往魚池裡撒烏龜食。

老太太用傘柄輕輕碰觸那隻一直縮著頭的烏龜,“出來吧,瞧這兒多熱鬧。伴兒多!捨不得我們?跟這兒好好待著,隔三岔五家裡人開車來看你們,給你們帶好吃的。”

“頭出來了!”小女孩興奮不已。

“真聽懂了?”有幾個圍觀者異口同聲驚喜地說。

“烏龜的靈性很大。”小喇嘛自言自語。

木真子看了一眼小喇嘛。

“南無阿彌陀佛!姐姐信佛?”

木真子搖了下頭。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