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丙坤,鍥而不捨地遊說道。
見人家都做到這個程度了,唐煥還能說什麼,只能答應出面應酬。
事實上,唐煥和鄧儷珺之間的淵源,在寶島上層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一開始還有人認為,唐煥這個傢伙為了一個女歌星就敢和小蔣先生掀桌子,實在驕縱狂妄;不過現在嘛,隨著首富先生在實力和底蘊上的日益增強,鄧儷珺已經被視為寶島和唐煥的聯絡紐帶。
世界就是如此現實,唐煥的強大,讓很多人不得不低下頭去,而且還要挖空心思地為自己找個體面的臺階。
為了遷就,或者乾脆討好唐煥的興趣,不少人跟著在宴會廳旁的休息室裡,看了《nhk紅白歌合戰》。
考慮周全的江丙坤,為唐煥準備的日語翻譯,本來閒著,用不著服務懂日語的正主;現在好了,又派上用場了。
這已經是鄧儷珺第二次參加《nhk紅白歌合戰》了,和去年以都市麗人形象登臺不同,今年她特意設計出了楊貴妃的形象,並演唱了今年在日本樂壇大火的那首流行曲《愛人》。
就和唐煥利用三國題材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圍繞著電子遊戲、電影大做文章一樣,鄧儷珺的這個楊貴妃形象,也是借用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名片效應。
在強盛一時的唐朝,日本和中國的那些往來,早就被歷史教材書羅列得清清楚楚,無需贅述了。
而關於楊貴妃在馬嵬驛之變中死亡的諸多版本里,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即在馬嵬驛被縊死的女子是一個侍女。
禁軍將領陳玄禮憐惜楊貴妃美貌,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合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親信護送南逃,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被日本遣唐使救走。
當時的日本皇室仿擬唐朝,所以對唐朝貴妃的到來,自然是熱烈歡迎、禮遇有加。
楊貴妃到達日本後,受到當時的女天皇孝謙天皇的接見,被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日本都城遷平安京,也就是京都的時候,她又隨至,生活了三十年後,病逝於那裡,享年六十八歲。
做為對這個傳說的一個支援,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鄉”建有楊貴妃墓;1963年的時候還有一位日本女性向電視觀眾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譜,說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甚至日本著名藝人山口百惠,也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
不管正史和野史如何眾說紛紜,楊貴妃在日本堪稱一位響噹噹的歷史人物,知名度絕對夠規格;加上鄧儷珺有了唐煥的支援,在日本樂壇的發展,不但沒有像原本時空裡那樣辛苦,還避過了日本樂壇資料作假等等的影響,達到了華裔歌手的新事業高度,兩者相得益彰之下,演出引來的熱情反響更超去年。
在第二天的電話連線當中,喜滋滋的鄧儷珺,最後帶著小得意地詢問唐煥的意見,“昨天晚上看到我的演出了吧,感覺如何?”
唐煥輕咳一聲,一本正經地回答,“電視轉播,看得不太清晰,你把行頭都留著,過兩天我就去日本,到時候你給我現場演示。”
“信你這個荒唐的傢伙才怪。”鄧儷珺哼了一聲後,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唐煥心情愉快地吹了一聲口哨,起身去開會,主要是聽聽部下們對建立方圓膝上型電腦子品牌的討論。
其實,寶島這邊的團隊話語權有限,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營銷人員的素質,肯定還是日本和美國那邊佔據優勢。
不過,最貼心最好用的班底,都是要靠自己慢慢地調_教。唐煥丟擲這個議題,也是有意考察寶島這邊的團隊,實力到底怎麼樣。
唐煥到場的時間,也就是聽一下討論的結果,發現建設性有限,還不好說是否他們的能力有問題,畢竟這裡面還有一個視野的影響因素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