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落的3因禍得福,透過銷售單獨的乙太網網絡卡大賺特賺,迅速成長為國際大公司,進而出現了一種近乎玩笑的說法——“乙太網不適合在理論中研究,只適合在實際中應用”。
不過,3的輝煌要等到數年之後,現在這家成立一年多的公司。正在到處遊說別的廠商。接受自己的技術。
到目前為止。四處奔波的羅伯特?梅特卡夫,倒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和dec、英特爾、施樂進行合作,一起將乙太網規範化,推出一個標準,並研發用於unix的商用版本。
而唐煥的目標就是,和3拿出個人電腦的版本,搶先佔領業界最高點。
因為西蒙尼的關係。唐煥早前就已經和羅伯特?梅特卡夫有過一些接觸,因而這次會面的過程,各種言語上的試探,可以直接省略。
在座陪同的,還有另外一男一女兩名30來歲的哲儒工程師:david boggs即大衛?博格斯和radia perlman即拉迪亞?珀爾曼。
自去年底資料庫ebase在市場上的大受歡迎,尤其小霸王遊戲機的銷量大爆發之後,唐煥名下的公司對高階人才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基本上無需他這位老闆去花費心思挖人了。
原本時空裡,大衛?博格斯和拉迪亞?珀爾曼,都是在今年去的dec。結果被收受命令為386計劃招聘網路人才的哲儒人力資源部門網羅進了公司,這種搜刮能力讓唐煥都歎為觀止。
通常。人們認為乙太網發明於1973年,因為當時羅伯特?梅特卡夫給parc的老闆寫了一篇有關乙太網潛力的備忘錄。
不過,羅伯特?梅特卡夫本人認為,乙太網是之後幾年才出現的。即在1976年,羅伯特?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大衛?博格斯,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乙太網:區域計算機網路的分散式包交換技術》的文章。
羅伯特?梅特卡夫離開parc,去創辦3,大衛?博格斯同樣離開了parc,不過拿到了碩士學位的他,則繼續留在西海岸,計劃攻讀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然後來到了哲儒。
至於拉迪亞?珀爾曼,她從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碩士畢業後,從事網路裝置的軟體研發。也不知道哲儒的人力資源部門怎麼忽悠的,把她從東海岸帶到了西海岸。
不要小看這一點,美國的大學可是分圈子的,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大學,往往也就意味著其將來的工作層次,甚至擇偶範圍。
原本時空裡,拉迪亞?珀爾曼在技術上建樹頗多,最重要的一點可能要數1983年; 她發明了spanning tree algorithms 生成樹演算法; 研製出了用於網橋和交換機裝置的stp生成樹協議,對組建大型網路意義重大。
後來,拉迪亞?珀爾曼被冠以“網際網路之母”的稱號,但據說她不喜歡這個頭銜。
拉迪亞?珀爾曼的工作實際上是給網路(inter)制定了一個基本的資料傳輸的方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場的技術人士,都是網路方面的專家。
不過,唐煥不想馬上進入技術討論環節,他首先問起了投資3的可能性,因為羅伯特?梅特卡夫在創立公司之初,拉來了不少風險投資,搞得自己都沒有話語權了,有些事情,他自己根本無法做主。
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最近3的董事會,另外請來了一個ceo,至於羅伯特?梅特卡夫,則被任命為公司董事會主席,同時兼任公司市場和銷售部副總裁,算是平衡了權力架構。
在唐煥看來,資本家們的此類操作,自有其道理,專業技術出身的創業者,不一定都能勝任自己公司的管理工作。
原本時空裡,羅伯特?梅特卡夫最後在1990年被掃地出門,和思科的兩位創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