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90 回解析》的描述:

(一)《〈三國演義〉第 90 回解析》

諸葛籌謀戰蠻疆,陰陽變幻計深藏。

巨獸驚退破敵陣,藤甲火焚顯智芒。

七擒孟獲仁德顯,易理哲思蘊華章。

世事如棋乾坤轉,英雄氣概世流芳。

(二)詮釋:

這首詩以七律的形式,結合周易哲學的視角,對第 90 回的情節進行了概括和解析,體現了其中的智慧、仁德以及變化的哲理。

“諸葛籌謀戰蠻疆,陰陽變幻計深藏”:描述了諸葛亮在與南蠻的戰鬥中精心謀劃,運用了陰陽變化的策略,其計策深不可測。

“巨獸驚退破敵陣,藤甲火焚顯智芒”:講述了諸葛亮用巨獸嚇退敵軍,又用火攻藤甲軍的智謀之舉,展現出他的智慧光芒。

“七擒孟獲仁德顯,易理哲思蘊華章”:強調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所體現的仁德,同時也蘊含著周易哲學中的深刻思考和精華。

“世事如棋乾坤轉,英雄氣概世流芳”:指出世間的事情就像棋局一樣變化無常,而英雄們的氣概將永遠流傳。

這首詩透過對《三國演義》第 90 回的解析,展現了其中豐富的內涵和哲理,以及英雄人物的偉大形象。

(三)三國演義第 90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經典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90回的回目是“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

經典梗概:

蜀軍士壘土越牆得了三江城,孔明又設計計擒孟獲妻子祝融夫人,將其換回被俘的蜀將。孟獲請八納洞主木鹿大王助陣,木鹿大王深通法術,能呼風喚雨,還帶著虎豹豺狼等猛獸出戰。趙雲、魏延起初無法抵擋,敗下陣來。但諸葛亮早有準備,用二十輛紅油櫃車中取出的木刻彩畫巨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嚇跑了蠻洞真獸,木鹿大王也死於亂軍之中。

之後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因勸孟獲歸降不成,將孟獲並祝融夫人及宗黨數百餘人擒來獻與諸葛亮,但這是孟獲的詐降之計,被諸葛亮識破。孟獲第六次被擒,仍心有不服,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王兀突骨,率三萬藤甲軍在桃花渡口下寨,藤甲渡江不沉,刀箭不入。諸葛亮決定用火攻,派趙雲去盤蛇谷準備柴草,令魏延在半月內連輸十五陣,棄七個營寨,誘敵深入,最終火燒藤甲軍。孟獲單騎突圍,被馬岱生擒。

主題思想:

仁德服人: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儘管孟獲多次反叛,但諸葛亮始終堅持以仁德感化他,而非單純依靠武力征服。這體現了仁德的力量,強調了君主或將領若想真正收服人心,仁德是極為重要的品質。

智慧的力量:在與孟獲及其盟軍的對抗中,諸葛亮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謀略。無論是應對猛獸之兵,還是設計火燒藤甲軍,都體現了他的足智多謀。這表明在戰爭和競爭中,智慧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民族團結:南蠻地區與蜀漢原本處於對立狀態,但透過諸葛亮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和解與融合。這反映出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融合是國家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即使存在矛盾和衝突,也可以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

經典情節:

木鹿大王驅獸:木鹿大王能呼風喚雨,手下更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蠍跟隨,作戰時這些猛獸衝鋒陷陣,讓蜀軍難以抵擋。這一場景不僅展示了南蠻地區的神秘法術和獨特戰法,也為諸葛亮後續的應對策略埋下了伏筆。

火燒藤甲軍:諸葛亮利用藤甲軍藤甲的特性——渡江不沉、刀箭不入,但易燃,設下計謀將兀突骨的三萬藤甲軍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