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講,世界上還沒有能夠難倒若蘭的事,我一定會學會的。”說著她還不停的揮舞著自己的拳頭。
“我先給你講講身為醫者的職責,爺爺常說‘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所以說,在你學醫之前,一定要有著一顆‘醫者之心,仁者之心。所以說,一個醫師要擁有兩點:一是要有醫德,二是有醫術。’”
“我懂了,我一定會這樣做的。”
“好,我再問問,你知道哪些醫書呢?”
“哦,哦。我,我不知道。”若蘭頓時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弱弱的答道。
“沒事。”大壯好像早就料到一樣,微微一笑,打破了若蘭的尷尬。
“我首先要講的是《黃帝內經》”頓了一下,大壯繼續講到“《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於軒轅黃帝,代代口耳相傳,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
“那個什麼《黃帝內經》也不怎麼的嘛!修仙者一個個都可以活得那麼久,也不生什麼病。”
聽到若蘭的評價,大壯搖了搖頭,“我問你,世上凡人多還是修仙者多?”
“當,當然是凡人了。”
“所以,醫者的大多數物件是凡人。同時,修仙者也難免會有一些受傷的時候,也需要醫治。”
“哦”若蘭頓時茅塞頓開。
“黃帝說:自古以來,都以通於天氣為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不外天之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天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所以說每個人的生命活動與天地有著密切關係,這是‘天人相應’。”
聽到大壯的講解,若蘭心中想到,“原來如此,我發現自己修煉的時候就是要感受天地元氣,還有星老也常說要注意陰陽調和。”
“蒼天之氣清淨,人的精神就相應地調暢平和,順應天氣的變化,就會陽氣充實,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時序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能夠專心致志,順應天氣,而通達陰陽變化之理。如果違逆了適應天氣的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衛氣渙散不固,這是由於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致,稱為自傷,陽氣會因此而受到削弱。人身的陰陽平衡協調,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若蘭,你懂了麼?”
“恩,若蘭記下了,還有什麼嗎?”
“還有,一個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關聯的。人能適應四時變遷,則自然界的一切,都成為他生命的泉源。能夠知道萬物生長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條件承受和運用萬物。所以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經脈;天有寒暑,人有虛實盛衰。”
“能夠應天地陰陽的變化,不違背四時的規律,瞭解十二經脈的道理,就能明達事理,不會被疾病現象弄糊塗了。掌握八風的演變,五行的衰旺,通達病人虛實的變化,就一定能有獨到的見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極微小的動態,也能夠明察秋毫,洞明底細。”
“哇,說的太對了。不過,大壯哥你能達到那個水平嗎?‘病人的呵欠呻吟極微小的動態,也能夠明察秋毫,洞明底細。’”若蘭不無壞笑的問道。
大壯頓時小臉一紅,“沒有,可能還需要幾十年吧!我會努力向爺爺學習的。”
“呶,這是《皇帝內經》,先給你。有空多看看,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問問,可不許偷懶。”
“沒問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