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想戰的高智謀、葉成經、黑虎、成大事他們鬱悶無比。
當然,大部分明軍將領樂得如此,他們跑來京師城外武裝遊行一番,撈足了表現還沒有傷亡太划算。
八月底,左守權帶隊,五百鄉勇推著三百輛獨輪車運送一千二百石大米前往大同,隨行的有去“華夏大錢莊”大同分號工作的員工三十幾人。
這一次的隊伍和以往有所不同,有個大明文官老爺李中正帶著七個家丁隨行。
李中正固守伊陽縣的事蹟被朝廷表彰,他由正六品兵部車駕司經歷連升兩級被任命為正五品大同兵備道副使。
朝廷這個委任當然是看中了李中正善守,派他去大同任兵備道副使就是加強大同的守備力量。
李中正得到任命,也得到即日起程的催促。
建奴入寇,宣大兩鎮打得一團糟,李中正大有可能走不到大同,在路上就會遭遇不測。
兵部的同事知道“華夏大錢莊”和糧行每個月都要跑一兩趟大同,黃家人的武力值眾所皆知,他們告知李中正找黃家運輸隊同行應該安全無虞。
李中正得到這個訊息很高興,他本來就和黃家人拉上了關係,當然願意再進一步。
他親自找到“華夏大錢莊”聯絡黃家負責人,左守權接待了他,一番攀談,左守權承諾會安全把李中正一行送入大同城。
京師到大同這一段官道左守權已經走了太多次,往內地運糧都是採取這樣的笨辦法用人力輪番推著獨輪車千里運輸。
每一次去的人少了不行,一路上盜匪、山賊多如牛毛,沒有實力的隊伍上路根本走不到地頭,人多了也不好,山區的道路不好走,造成擁堵更加效率低下。
因此左守權帶領麾下大多數採取以五百人為單位進行換班運輸,每個月都會出發兩三撥人。
左守權這一次運氣不好,走到竹帛口外就得知後金軍在大同城下劫掠,貌似前路不通。
因為總兵官曹文詔被建奴打敗損失幾千人,如今根本沒有實力再戰,只能選擇龜縮防守。
竹帛口在太原府繁峙縣境內,是大明內長城上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關口,位於大同通向北直隸迂迴京畿的要衝道路上。
竹帛口往北是一條狹長的盆地通向大同,往南是一條起伏不大的川穀通向茨溝營堡、吳王口、阜平、保定。
這裡地勢險要,隘口兩側是陡峭的巖壁,山谷最窄的只有十幾步,真可謂咽喉要地。
過了竹帛口之後往北走,便是代州、繁峙縣所在的狹長盆地。順著盆地再往東北走,就是靈丘縣。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請正版閱讀,謝謝書友們,謝謝。
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
紅歹是拿下靈丘派出濟爾哈朗帶領八千人馬繼續往南,欲打通去保定的道路搶一把。
走這一條路,竹帛口關城可繞不過去,一場爭奪戰在所難免,只是不是明軍守將是否望風而逃?。
竹帛口守將是一位千總,名叫張修身,此人在明史上留下大名,以三百餘人馬跟後金軍數千人死磕寡不敵眾力戰而死,麾下都以身殉國。
由於左守權他們經常透過竹帛口和張修身相當熟絡。
張修身是個弓馬嫻熟的大漢,他崇拜英雄,知道“戰神”人馬一個個都是好漢,因此對來往於竹帛口的黃家運輸隊特別照顧,連通行費都收得很少。
守城、守關武官的財源之一就是雁過拔毛,這是常例,在大明已經不算盤剝老百姓。
張修身雖然是個千總,麾下總共不過三百來人,有鐵甲的僅僅是他的三十幾個家丁,其他兵丁的鴛鴦戰襖都縫縫補補已經基本看不出是戰鬥制服。
後金軍大舉來犯,沿途太多關隘守將逃之夭夭,也難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