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巧,在此期間,二代方圓電腦成功地進入了美國稅務部門的辦公裝置採購名錄。
官方給出的理由是,二代方圓電腦幾乎完美地解決了目前調整中的稅務計算問題,而且足以應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業務變化需要。
眼見方圓電腦得到這樣一個訂單,同行們紛紛眼紅得捶胸頓足。
里根上臺後,大力推行減稅政策,由此自然產生了新的資料計算需求,自己怎麼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商機呢。
結果,方圓電腦撿到了一個好大的便宜。
獨霸某個領域應用市場的好處,已經逐漸被個人電腦業內認識所知。
之前,蘋果電腦成功地進入了教育領域,便是一個明證。
如今,方圓電腦也緊隨其後,拿到了一張長期飯票。
而個人電腦畢竟效能有限,找到如此契合的應用領域,並不容易,完全就是手快有、手慢無,錯過這村就沒有這店了,
可自己手裡沒有效能功能成本三者平衡到位的產品,眼看著別人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徒呼奈何。
於是,對二代方圓電腦相容機授權感興趣的廠商,不約而同地減少了斤斤計較的糾纏,開始盼望著這個技術聯盟趕緊確定下來,大家也好趕緊開工賺錢。
授權廠商當中,亞洲地區佔了絕大多數,日本有夏普、索尼、東芝、松下、京瓷等公司,韓國有三星,寶島有宏碁,至於美國方面,則有一個絕對算得上重量級的參與者——惠普。
當年,沃茲研發蘋果電腦的時候,是惠普的工程師。
在喬布斯鼓動沃茲為這個研發成果專門成立公司進行運營後,沃茲曾經老老實實地拿著自己的作品,去惠普詢問是否對其感興趣,結果對方經過評估後,認為沒有實用和商業價值,友好地拒絕了。
而當沃茲請示惠普,這個作品是否可以授權給其它公司運營後,得到了類似“請自便”的答覆。
結果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蘋果電腦迅速發展壯大,直至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譜寫了一段讓人熱血上湧的財富神話,甚至還重新詮釋了惠普當年“車庫創業”的佳話,成為名利雙收的偶像。
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發大財的機會,在自己手邊溜走了,這位矽谷老大哥,就算平時再怎麼苦心經營他所強調的“惠普文化”,也無法違反人之常情地去裝淡定、不在意。
何況,和1970年代中期相比,現在個人電腦行業的發展前景漸漸明朗了,並且已經邁入了16位階段,再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的玩具了。
藍色巨人進軍個人電腦行業,便是對這類產品的最大認可。
像惠普這樣的老資格公司,自然有其完整的產品線,甚至已經在1980年推出了個人電腦類別的產品——hp…85。
不過這種類似於實驗室裡示波器的裝置,主要配合著惠普自家的小型機,提供給工程師使用,適用範圍很窄,和蘋果電腦所代表的通用意義有著很大不同。
毫無疑問,惠普完全有能力設計出一套獨家架構的個人電腦,但由於一開始便輕視這個市場,導致研發方向有些偏差。
另起爐灶,惠普也具備這個資本。但ibm…pc在玩命趕工的前提下,尚且花費了一年時間,惠普可不敢說自己能夠做得更好,而且市場上的行情不等人。
正好唐煥到處拉人入夥,組建方圓電腦標準聯盟,惠普便順勢加入了進來。
說到底,惠普的高層和ibm的高層一樣,都下意識地看輕個人電腦,於是藍色巨人不在意在自己的體制之外,專門為個人電腦設立一個部門,而矽谷老大哥針對二代方圓電腦的拿來主義也沒有心理負擔。
惠普在矽谷的地位還是很特殊的,它的加入,使得方圓電腦標準聯盟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