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拿油紙提前將子彈和火藥混合包紮起來。
缺的不是技術,只是一個點子,或者說是經驗。
而燧發槍列裝在即,蕭銘自然要考慮近現代軍校的建設,進入火器時代,戰爭就要走向正規化,打仗不再在以前的三板斧。
正因為這個,他才編寫教材,準備對青州軍將領進行戰爭教學。
放下毛筆,蕭銘走出正殿,現在他已經脫下了冬季的厚棉襖,輕裝簡行。
一邊向王府外走去,蕭銘一邊說道:“李開元能這麼順利運來棉花,你以為是楚王大發善心?這次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他要火炮,我要棉花。”
“只是如此,魏王又該不高興了,據說魏王在金陵城沒少埋怨殿下。”
“這個自不去理他,魏王一向和楚王不和,我們賣給楚王火炮,他自然不高興,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參與諸藩王之間的矛盾,相反,利用他們的矛盾左右逢源賣軍火才是正道。”
分析了一遍大渝國的形勢,蕭銘決定採取二戰時期美國的孤立主義外交。
不參合任何勢力之間的爭鬥,只是悶聲發大財。
畢竟現在的大渝國內部的嫌隙無法調和,各個藩王之間相互猜疑,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漁翁得利比較穩妥。
“殿下這話倒是不錯,魏王不高興,那就再買一些火炮回去,數量多了不就可以了嗎?”龐玉坤說道。
“這才對,所以賣火炮給楚王也是刺激魏王購買更多的火炮。”
二人一路說著到了碼頭,蕭銘同時差人去軍工坊,將製造出來的三十門火炮給楚王的船隊送去,同時將棉花種子卸下。
起初李開元前往楚地,楚王一開始自然不答應將棉花種子給蕭銘。
後來魏王的火炮到位,為了炫耀武力,魏王對著長江像是放煙花一樣放炮,這件事嚴重刺激了楚王。
而在青州,蕭銘一直壓著給楚地的火炮。
這棉花種子沒有,蕭銘可以等,畢竟楚王攔不住賣棉花的,紡織坊還能支撐下去,但是沒有火炮楚王一點招數都沒,最後只得不甘願地將棉花種子送來。
登上商船檢查了船上的棉花。
這時隨同棉花種子一同前來的楚王使者說道:“殿下,楚王有令,見不到火炮,這棉花是不能交給殿下的,若是殿下用強,在下只得將棉花種子付之一炬。”
蕭銘和龐玉坤對視一眼,這個使者倒是有些膽色,他笑道:“本王一向一言九鼎,又豈會貪圖這三船棉花種子,只是楚王選在這個月份將棉花種子送來倒是居心叵測。”
楚王使者聞言面露尷尬。
他自然懂得蕭銘的意思,三月份便是種植棉花的時候,現在運來自然含有要挾之意。
因為一旦蕭銘不履行承諾,這一耽擱又得一年之後才能種植棉花了。
在碼頭等了一個時辰,軍工坊將火炮運到。
楚王使者檢查了火炮和彈藥,這才同意民夫上船將棉花種子搬運下去。
蕭銘這次親自來接棉花種子也是因為對棉花這種作物的重視,畢竟棉花可以生產出很多工業產品,這衣服只是其中一件,醫藥方面對棉花的需求同樣很大。
如果棉花這次成功在青州種植,以後青州就不必擔心棉花的來源問題,從此不會再受到楚王的掣肘,影響青州紡織業的發展。
這次楚王送來的棉花,蕭銘直接送到了官莊,又是一年春耕時節,青州軍再次扮演了農民的身份。
現在官莊的土地已經全部耕耘過,下一步只需要把棉花種子撒下去。
“殿下,真的要種植棉花嗎?”
官莊的田埂上,牛犇跟在蕭銘的身後問道。
這棉花一送到官莊,牛犇就帶著士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