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於2003年10月3日,我在這裡擔任主持人的工作一直至今。俱樂部從舉行第一個週末相聲專場以來,到現在已經一百二十多場,其間不但從未間斷,還為一些機關團體做過專場,為救助患白血病的大學生進行過義演,也應邀到外地演出。這是北京地區近年來最早以相聲專場形式面向大眾的演出之一。
週末相聲俱樂部這幾年走過來,也經歷了一個從只有半堂座到今天場場滿座的過程。最開始提出倡議的是全總文工團的相聲演員宋德全,他是著名相聲演員蘇文茂的徒弟,家在東城。他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相聲平時要多練,但是不能老在家,還得面向觀眾,於是他就考慮找這麼一個可以練活兒的地方,不為掙錢,只為鍛鍊。
擔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的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是圈內公認的熱心人,人緣特別好,宋德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之後,兩人就合計著成立一家相聲俱樂部。金斗有號召力,很快就有一批優秀相聲演員響應這件事。馬季先生親自為週末相聲俱樂部題匾,姜昆、馮鞏、師勝傑、常貴田、常寶華等一大批著名相聲演員都來這裡說過段子。
週末相聲俱樂部在初創階段對於觀眾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雖然門票價格不貴,20塊錢一張,但是一開始來聽相聲的人並不多,最初幾周,有一位企業家給我們提供贊助,但是沒過多久他覺得這個俱樂部要開展下去很困難,就退出了,但是大家卻都堅持了下來,因為誰也不是衝著掙錢來這兒說相聲的,不管觀眾人多人少,不管你是捧哏逗哏,不管你是大腕小腕,每週就是200塊錢的勞務,權當車馬費。如果是70歲以上的先生來捧場,就給500元。
週末相聲俱樂部到今天已經算是小有名氣,每個週末的演出,東城區文化館裡將近500個座位都坐得滿滿當當。有一些相聲迷是每週必到,還有一些是大老遠從郊區趕過來的,按慣例,每場演出一般是七八個節目,從晚上7點半說到10點,有返場的時間還會再長一點。
口述者:週末相聲俱樂部崔琦(北京市曲藝團演員、俱樂部主持人)
北京曲藝團成立於1952年,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笑林等都出自該團。1960年,北京曲藝團成為國營單位,此時的相聲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演出機會多,質量很高。記得過去春節放假期間,我們都要趕場,並且有時候從上午9點一直演到晚上9點,成為唯一一家有盈餘的院團。因為相聲演員要受到觀眾的認可才算是一個好的相聲演員,所以,很多其他院團的演員都來我們團演出。
北京相聲人過得怎麼樣(2)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相聲逐漸走下坡路了。北京曲藝團的情況也每況愈下,我們這些歲數大的演員漸漸退休了,只有一些年輕人,比如李偉建等人還在支撐著,這是很不容易的。2004年,北京曲藝團和北京歌舞團進行了合併,改稱北京歌劇舞劇院,並且進行了企業化的管理。雖然比上世紀末有了好轉,但演出場次並不多,演員的表面工資大約是在1000元到4000元左右。
口述者:王謙祥(原北京曲藝團相聲演員)
中國鐵路文工團成立於1950年。主要以慰問演出為主,商業演出很少,過去,我們的工資是一樣的,每場200元,商業性演出有些區別,級別工資是200元,主要演員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因為鐵路文工團是事業性單位,屬於鐵道部,以鐵路為主,全額開支,每年國家給我們發的工資是1400多萬,我們團包括退休的職工,總共是700人。其他一些院團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為有些是國家要扶植的,例如芭蕾舞院團和京劇院團,有的要靠自己完全走市場化道路自給自足。我們文工團的演出有專門的演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