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好作用
秦真(2002年、2004年北京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郭德綱在去年上半年還都沒有如今這麼火,到了2005年的秋天,突然間火起來了,有點像超女,這和媒體宣傳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很多媒體人都是“鋼絲”。不過,在我們聽慣了電視相聲之時,突然發現劇場裡,在內容、技巧、環境上都挺不錯,因此我們願意捧一個我們認為值得捧的角,這是一種心態問題。另外,正如黃紀蘇老師說的,我們追捧郭德綱,不是因為他本人怎麼樣,是希望對我們未來的文化建設、藝術建設,或者說是相聲建設能起一個很好的作用。
劇場文化打破了一元的”電視帝國主義“文化
往後相聲的創作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郭德綱的相聲有些不錯,但是有些還不是很好,所以,我們捧他可以,但不要把他捧殺。不過,他並不怕捧殺,他是在捧殺的環境裡“長大”的。也就是說,郭德綱是在市場里長大的,他所做的事意義在於,他是個劇場文化,他的出現可以帶動以後其他的劇場文化,掙錢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去看,如果是這樣,以後就太不一樣了。比如,經常去這個劇場的人,在和其他觀眾的交流中形成一種小文化,他們對於相聲的維持有著責任心。其他的藝術樣式也可以發展起來。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可以說是多元的文化打破了一元的電視帝國主義文化。第一次是市場的成功,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只要放到市場就可以。郭德綱是從市場裡出來的,而且能夠體現市場比較積極的一面。但是在其他的藝術形式上,有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大家都在琢磨怎麼欺矇觀眾。
郭德綱的相聲本身是一個好的標準出來了:傳統繼承得好,傳統發揚得好,傳統變革得好。繼承和延續這兩個度結合得特別好。他解決了觀眾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自己的需求,他要賺錢,要養活一些人。目前我們的市場經濟處在“打砸搶”的階段,而對於郭德綱來說,他還是相對成功的。隨著市場的發展,可能慢慢會有序起來,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時間長了點,但我們希望,及早形成市場的良性迴圈。郭德綱的相聲出來了,這讓我們覺得是一個挺好的跡象。郭德綱的成功還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文化不是很多,而是太少,我們可選擇的太少了。
相聲在劇場較容易形成標準文化
另外,還有一個文化不見得在什麼環境下都適應的問題。在電視裡,你看到相聲演員忘詞等現象感覺會很彆扭,但是一樣的東西在劇場裡就會讓人笑場,觀眾會覺得很有意思。觀眾到劇場裡看相聲只有一個目的,而不是帶著各種心態看相聲的,這樣,觀眾的心態比較平和,觀眾跟臺上的表演者在劇場裡可以發生共鳴,但是在電視裡不存在,所以劇場裡特別容易形成這種文化。它能夠帶動劇場文化的發展,形成多元的空間,這樣文化傳統裡很多東西都會復活。可以說,相聲迴歸劇場至少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情,而電視不一定能夠帶來多大希望。我們已經搞了這麼多年電視了,即使有頻道的專業化,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總不如市場,因為不同環境裡,藝術的介質不同,在小劇場裡表演和在大劇場就完全不一樣。電視相聲的另一個缺點,就是使觀眾都知道了包袱是怎麼使用的,這樣就沒有了神秘感,而劇場相聲就是那麼多人。另外,電視相聲有著時間限制,就像是看快進電影。相聲在劇場裡是比較容易形成標準的文化,培養一些劇場觀眾,形成一定的美學。文化應該是一個多元的,有些藝術形式適合在電視裡表演,並且,電視確實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不同的多元文化彼此又有配合,形成良性互動。另外,他們上電視可以解決他們的一些物質生活,這樣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創作,相聲繼承很重要,但是推陳出新也很重要。
郭德綱讓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