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笑道:“這個作品裡有京劇、有曲藝、有快板,那周星你來說說,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作品?”

周星抿了抿嘴,看向臺下的觀眾,滿含深情的道:

“剛剛俊紅她們演唱的是岔曲《風雨歸舟》,而其中用到的伴奏是單絃,其實……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單絃、三絃,以及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樂亭大鼓等等,可能當我們在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我們華夏最傳統、最國粹的東西還在那兒,但再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時候,這些曲種都沒了,當我們想去找的時候,真的很難找的。”

周星說的這段,是高曉攀在演完後說的話,周星覺得非常走心,所以當初跟盧金山溝通的時候,特意要求增加這段採訪,就是為了把這段話說出來,給這個作品一個闡述。

這段話說完,臺下再次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與此同時,電視機前的那些老藝術家們,尤其是瀕臨失傳,或者現在已經在走下坡路的藝術種類的傳承人,剛剛他們看節目的時候就已經被感動的唏噓不已,而此刻,在周星這番話下,他們的眼淚終於忍不住落了下來,一時間老淚縱橫!

用粗糙的手掌擦了擦眼角,他們嘆了口氣後,拿起身旁的話筒,像是不約而同的,播出一個個的電話。

第一更到,感謝大家的支援,下午繼續。(未完待續。。)

第438章 青年藝術家!

這些老藝術家們有的打給江南衛視,有的找不到電話的,直接打給文化部某位熟悉的官員,或者廣電某位熟悉的官員,也不管現在已經十點多了。

還有一些人,則打給了曲藝家協會,想吸收周星進會里,畢竟周星是郭銘順的徒弟,是相聲大師李文昌先生一脈的徒孫,現在有這樣的壯舉,自然有資格入會。

這些老藝術家也都有過輝煌的過去,在那個娛樂貧乏的年代,他們也是名動一方響噹噹的大腕,在文藝界的能量不低,他們的話自然有作用,接到電話的官員,有的也看到了這個小品,表示的確有意義,很有推廣的必要。

也有人沒有看過,但表示明天就會看,然後給他們回話。

無論怎麼樣,他們都反饋一個態度,那就是周星這大半年來的成長和作品,以及他火海救人並榮獲感動華夏十大人物的名頭,無論怎麼樣都不過分。

這種回答,自然讓這些藝術家感到滿意,有的則還不知道周星曾經救火的事情,結束通話電話後瞭解了一番後,震驚的半天都沒說出來,自然而然的,也就對周星這次的作品也就不奇怪了。

“能做到這點實屬不易,這樣高尚的品行,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有高度,有意義,不錯,這樣的年輕人都不好好培養,還培養誰?是該給文藝界正正風氣了!”

一些老藝術家感嘆道,言語中對周星充滿了喜愛。

在這之後,得到一些確認的老藝術家直接打給郭銘順,一方面告知他這個好訊息,另一方面也想表達自己對郭銘順發現這個好苗子的感謝和誇讚。

但郭銘順剛剛下臺,還沒拿到手機,自然沒有接電話,這些藝術家隨後也就恍然過來,於是,有能力的自己發簡訊,沒能力的則讓自己的後輩給郭銘順發資訊。

過了一會兒後,換回衣服的郭銘順才看到這些未接電話和簡訊,頓時有些受寵若驚起來。

一條條的看完後,郭銘順趕緊回過去,同時拉著周星給這些老藝術家們問好。

對於郭銘順來說,他非常清楚這些老藝術家的能量,能獲得他們的認可,無論對周星以後的發展,還是笑聲工廠的發展,以及周星的未來道路都大有裨益,自然多多益善。

除此之外,這些老藝術家也的確有值得敬重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藝德,比如他們的‘功夫’,就像《梨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