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政權初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遠落後於關東各大國。反映並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的賦稅改革,也遲於關東各國很多。如魯國‘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匈奴國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後186年。可是這時,匈奴依靠自強不息的學習,發動多起戰爭,掠奪周邊國家的財力物力,使得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當真是今時不同往日。

“古人證過:‘站在潭邊羨慕別人捕到了魚,不如自己回去編織魚網。‘匈奴臨政並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現在已經百來年了,不如回頭來進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國家治理好了,災害就會一天天消除,福祿也就會一天天到來。”

莫離本來有有變法的心思,只是之前勢單力孤,阻力太大。畢竟,變法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係的重新調整,這也便是改革會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由於朝鳳之前提出的,廢除井田、獎勵耕戰等改革措施,觸犯了貴族階層,對土地和官職,這一項具有的壟斷特權,因而便遭到了以拜倫這樣老臣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

“陛下萬萬不可。”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聽見變法這兩個字,舊貴族們的臉都白了。在加上田和之前的口氣又生硬,他們生怕田和像朝鳳一樣,勸說莫離削減自己的權力。便連聲叫道“祖宗之法不可違,祖宗之法不可變。”

若是莫離肯這麼聽話,就不會還坐在這裡了。只見他微微一笑:“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愛卿們不妨先聽一聽,他到底有什麼想法,之後再決定。”

“《詩經》上說:‘適合於民,適合於人,接受天給予的福祿。‘執政能適合人民,自然會得到天給予的福祿。仁、義、禮、智、信,是五種恆久不變的道,這是王者應培養整飭的。這五種道,能培養整飭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來贊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會普及到國外,擴大到一切生命。孔子說‘《韶》樂十分美,又十分善啊‘,就是這個意思。”

出人預料的,田和的話並不激進,也沒有把矛頭直指舊貴族。只是說些不痛不癢的文化問題,實在是叫莫離有些失望。

“至於商紂,違背天意,殘毀萬物,殺害賢良聰慧的人,殘害百姓。伯夷、姜太公都是當時的賢人,他們隱藏起來,不願出來做官。在職為官的人,都逃亡到河邊、海濱。天下黑暗混亂,人民不得安寧,所以天下的老百姓都背棄殷紂王,擁護周文王。周文王順從天意治理萬物,以賢良有德的人為教師並且起用他們,所以閎夭、大顛、散宜生等賢士,都聚集在周的朝廷。仁愛施於人民,天下人都歸順他,所以,姜太公從偏僻的海濱來投奔,後來做了周朝的三公。”

聽到這裡,莫離已經有些乏味了,可是朝鳳卻是聽的津津有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國君即便是在賢明,也只是一個人。若是底下人,實在不中用,那就是饒,舜,禹在世,也挽救不了什麼。

“紂王還在做天子的身上,尊卑的次序混亂,百姓四散逃亡,周文王非常痛心,想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整天忙得日頭偏西,還沒時間吃飯。孔子寫《春秋》,先寫王作為正,然後記載各種事情,這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