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石文軒他妹妹可是宮裡頭二十年的寵妃。現在固然是年老色衰了,但佛羅里達半島那塊寶地能封給康王陳,那就是陳皇帝對石妃情誼最好的體現。

石家在沒有轉移到美洲之前,在南中國和南洋,那也是一塊金字招牌。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對新帝的擔憂!

發行公債,這是外國政府籌集資金應急的常用辦法。英國政府外欠五六億英鎊,依舊能跟拿破崙大打出手,那靠的就是公債,也是國債。

英國從17世紀就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信用體系,到如今時候,發行國債已經成為了大英帝國霸業基礎上的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大英帝國籌集了無窮無盡的資金。但這在中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陳漢剛立國那兒,也搞過國債戰爭債券土地債券建設債券,只是稅制改革之後,伴隨著國家財政的日益充足,中原已然不聞‘國債’聲十多年了。

蘇孟對石文軒的‘振振有詞’表示無語。石文軒這話還真是有份量,別說康王的母妃是皇帝老子的愛妃,就算是不怎麼得寵的皇妃誕下的皇子,以當今皇帝的性格,那也沒有不管的道理。

康國發行的公債,這實際上是在拿當今皇帝的信譽在作保。蘇孟都可以預料到,今後那一連串的藩國藩王都會拿著自己老哥老子的信譽來貸款了。但這事兒報給皇帝了,今上絕對會預設的。所以蘇孟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陳鳴也的確沒有不答應的理由。金錢流動起來了才是金錢,否則再多的黃金也是擺設。

至於各藩國發行的公債,他也半點都不懷疑能否賣的出去,陳家皇室的信譽是很好地。陳漢又不是我大清?原時空的滿清也發行過類似公債的證券,光緒二十四年,朝廷發行“昭信證券”,以應付甲午戰爭之後的財政困難局面。可是由於滿清朝廷的信用非常成問題,而公債的順利發行是離不開政府的信用的,所以,這滿清朝廷發行的‘昭信證券’就成了一張爛紙,無人問津。後來,‘昭信證券’乾脆就變成了清政府的攤派,好歹籌集了一點兒銀子。當然,這些銀子都用到了哪裡,那就是個未知問題了。

公債、國債也是債,欠債就是要還錢的。滿清政府只知道借不知道還,當然沒人買他們的帳。陳漢的國家信譽可是完美的。

陳鳴沒有一口吞吃了美國和南美的念頭,蛋糕太大,他一口吃不下。但陳鳴對於陳漢贏得這場戰爭勝利的信念也是毫不動搖的。

而當停戰協約簽署的時候,美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戰爭賠款,雖然大部分會流入朝廷的口袋裡,但剩餘部分也能讓各藩國松上一口氣。而且這場戰爭結束後,他們每一個都能在一定幅度上擴大一下自己的‘國土面積’,對於藩國來說,這才是百世不移的基業。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

債務都是有期限的,現在借錢解燃眉之急,以後慢慢的還麼。

商貿銀行很快就同石文軒敲定了第一筆公債的發行事宜,總金額一個億,康國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權益做抵押,商貿銀行擔保此次公債的發行。康國自身是九成的實際收益,跟之前的幾筆貸款沒有任何不同,最大改變的是利率,提升到了五厘,另外就是期限放到了20年。

畢竟這筆款子是沒有抵押物的,商貿銀行也是擔著一定的風險的。

雖然交涉一切順利,但是石文軒還是輕鬆不起來,坐在馬車裡,他是一直眉頭緊皺,半天沒有說話。陳炳知道石文軒這是因為什麼,欠錢的滋味不好受啊。他特意吩咐車伕將馬車趕到海邊兜上一陣風,呼吸幾口海風帶來的新鮮空氣,也看看黃浦江上的風景,舒緩一下鬱積在胸中的壓力。

小小一個康國,現在人口說不定還沒有二十萬,可國債卻已經高到了四個億。壓力山大啊。

“老弟,這場仗足可以拖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