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過去式。
東方與西方的‘距離’會猛地縮短數倍,自然貿易往來也會更加的繁榮頻繁。
日本有勇武的武士,有千里疆土,再怎麼著也比荷蘭那彈丸之地要大,也比葡萄牙要強。
雖然一水之隔的大陸強大無匹,日本萬萬不敢生出成為第二個大不列顛王國的念頭,但是在上國的羽翼之下,日本也能成為一個小列強雖小卻強。
列強這個詞彙是中國人新發明的,出自《中原日報》,聽說跟皇帝不無關聯。
泛指的是當今世界強國。
在東方世界,符合這一定義的就只有中國,並且中國在自我的定義中還是超級強國,世界霸主;而天方世界卻也只有奧斯曼帝國夠得上列強的檔次,西方世界則是有英法奧俄普五個國家。西方人的綜合實力堪稱驚人!
另外的西班牙、荷蘭,是屬於二流列強,也就是二流強國。
那之上的五強和奧斯曼帝國是當今世界的一流強國。
當時的《中原日報》還連篇累牘的介紹了這些國家崛起的過程和如今的輝煌。
在這一系列的報道中,《中原日報》還提及了日本和暹羅,並且直言不諱的說日本的武力更勝暹羅,民族的勇武精神也勝過暹羅。是東方世界最有可能晉升世界列強的國家。
所以德川齊正非常自信,日本只要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那麼他們大和民族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尋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且不論地盤的多寡,只論人口,如今的奧斯曼帝國也不過與日本相當。
在歐洲,除了俄羅斯是真正的比不上,跟法蘭西、奧地利這倆人口大國也沒有啥差距。
這就是德川齊正內心裡憋著的口氣的來源。
同樣是那麼多的人呢口,憑什麼西方人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而大和民族卻只能縮在這幾個危險的小島上,受著無盡的委屈?
改變命運的是力量。而中國有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
想要改變日本的命運,就比如讓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擁有知識。德川齊正是萬分羨慕中國的教育體系,那真的讓他歎為觀止。
縱然義務教育覆蓋的面積還很小,縱然這義務教育只普及到小學堂,這也足夠了。
在德川齊正看來,無數平凡的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識,小學堂的教育足夠滿足他們。
不管是看書寫字,還是數學計算,都足夠了。
只可惜他本人並沒有投身教育的期望,他對比教書育人,成為一個‘朱舜水’那樣的聖人,更喜歡轟隆的機械。
德川齊正在來到翰林院大學的這一年多點的時間裡,就已經用自己讚歎的聲音,無數次誇張的讚美了中國的工業成就。
日本人似乎很愛激動。而進行了城改建設的南京城和一直是新城市模組的上海市。很多建築以及新鮮事物在他們眼中都是那麼的令人激動,似乎那每一個物件都能讓他們驚為天人。動不動就驚歎“這是世界第一流的建築”,“這是世界最文明的交通準則”……
這點上安東和樂浪兩省過來的朝鮮人跟日本人倒堪稱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那都是喜好過分去誇張的性格,卻很好的迎合了一部分國人要面子的愛好。雖然國人面對此副景象時會常常自謙謙虛,顯得頗不好意思。
德川齊正出身很高了,但他也有這種習慣。當著黃丹的面,都不知道用多少美妙的詞彙稱讚了多少次蒸汽機的先進和不可思議,現在看到了報紙上印刷的甚是清晰的輪船,那也激動的不能控制自己。
“德川君,這的確是科技的奇蹟,文明的燦爛結晶,但你也不需要這麼激動吧?”黃丹實際上已經習慣了德川齊正這種誇張式的讚美。從一開始的開心、好笑,到現在的無語、丟臉覺得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