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苗疆的最前線,也是朝廷歷來重要屯兵之地,只是由於地處內陸,並不在邊疆,因此駐軍數量遠少於邊疆。

在全國總計接近百萬的各種軍隊之中,江淮四省只有大約十萬人的軍隊員額。

雖然朝廷歷來注重苗疆的問題,也在苗疆四周設有三個駐屯軍,各自一萬人的編制,但是長期的和平早就使得駐屯軍名存實亡,淪為了只會種地不會打仗的農民,因此姚辛對於即將發生的苗疆大戰並不樂觀。

按照本朝的慣例,全**隊始終控制在百萬之內,其中禁軍共有二十萬,用來宿衛京畿。

邊軍主要分為西北、北方和東北三個軍團,各自大約十萬人,總計三十萬。

其餘就是全國內陸十八行省大約二十萬的府兵和設立在全國主要關隘和交通要地的十個大營,每個大營大約兩萬人的兵力。

因此朝廷可以用來征討的苗疆的軍隊,就只有鄰近省份的府兵和駐紮在臨近省份的三個大營的營兵。

由於府兵長期分散在各省的不同郡縣,因此一直存在訓練不足的問題,很多地方的府兵也存在實際人數不足,吃空餉的問題,戰鬥力自然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朝廷主要依靠的就是營兵,這也就是姚辛首先來到江南大營的原因。

江南大營的水師可以用來封鎖溪州水運,步軍則也比較熟悉山區作戰,但是姚辛還是決定要親自檢驗一下,以免出現太大的紕漏。

這一次太尉府參贊的名額,可是家族裡面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雖然姚辛對於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兵兇戰危,曾經去過邊疆短期戍邊的姚辛還是知道這其中所蘊含的種種危險的。

內陸不同於邊疆,苗疆四省雖然一直都是土司自治,但是每年也還是向朝廷繳納一定的賦稅和貢品,而且各種制度也與內地比較接近,近百年來幾乎沒有大的戰事,這裡附近的幾個大營也就跟著鬆懈了起來。

現在隨著朝廷改土歸流的決心已定,那麼戰事也就不可避免。這些年來,朝廷在西北的戰事不斷,因此軍費開銷不斷增大,這也是朝廷決定在苗疆推行改土歸流的根本原因。

只是西南雖然承平已久,但是一旦戰事爆發,這裡就會變得和西北一樣。

姚辛看著校場下面的江南大營士兵們,不禁覺得自己此行意義重大。

但是在瑞安的心裡,卻有另一番打算,這一次朝廷居然在萬壽節之前,就臨時設立南京太尉府,這明顯是告訴大家,戰事即將開始,也是警告苗疆大小土司,不要對抗朝廷的改土歸流。

只是深諳官場為官之道的瑞安,覺得這個做法並不高明,雖然朝廷統一了四省的兵權,但是如此大的權力,又成為了朝中各個派系爭奪的焦點。

雖然自己根本坐不上那太尉之職,但是組建了太尉府,就相當於組建了前線的元帥府,因此按照自己的官階,至少在軍中也是一個將軍。

自己平時雖然有江南大營的管理權,但是卻沒有調動營兵的權力,江南大營的人事任命權也不在自己手裡,但是如果一旦自己出任了掌握實際兵權的將軍,那就大大不同了,朝廷中除了邊軍,其他軍隊的將軍職位都是戰時才會授予,自己不但積累了戰功,更是可能借以封爵。

最為關鍵的就是自己可以掌控這隻軍隊的實際控制權,不論是培植自己的勢力,還是在官職上再進一步,都是絕佳的機會。

關於各個帶兵將軍的任命並沒有下來,因此瑞安看著壯志誠誠的姚辛不禁有些眼紅。

人家明顯是將門虎子,自己可比不上,因此無論姚辛提出什麼要求,瑞安都竭力配合,即使他一來就提出要檢閱江南大營,瑞安也是一口答應。

這裡閱兵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開來,因此當彭山正向肖遙問起如何應對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