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志社北京下半期陳書記家。事後,陳的女兒說:“節假日,公安的找上門,嚇得我不知怎麼辦好,還以為父親出什麼大事了!”
17日中午,山西文聯李文明主任給北京火花雜誌社原負責人魏丕植打電話說:渭南的人到新聞總署鬧事了!
據李文明主任講,上午上班不久,突然接到省出版局報刊處的電話,叫他去一趟,到省出版局後,報刊處的領導告訴他:情況嚴重,新聞出版總署打電話到山西,說上午上班時,渭南市十多二十人到總署上訪,要求總署出面收回還未收完的《大遷徙》,要求除讓火花雜誌社北京下半期停刊外,還應加重處理下半期的領導。
李文明主任將情況告訴原火花雜誌社北京下半期後,雜誌社的人從側面瞭解到:這次到北京的警察就有6個,文化、宣傳部等部門也都來了不少人。去新聞總署的人大概就是這批人,提出這種要求的也只能是這些人。
據原火花雜誌社北京下班期的工作人員講:到雜誌社調查的那些警察前些天總是一上班(8點)就來了,今天是十點半後才來的,估計是到總署上訪了才來的。
(8月14日,渭南的公安找到陳書記家,15日,找楊談,當天晚,小王來我處,讓簽字,雜誌社約定只印500份,目的是把責任攬過來,免得公安去騷擾;這樣很危險,但已給雜誌社添很多麻煩了,簽字時,給王講,渭南的移民已影印了雜誌社原來同意印1萬左右的檔案;16日下午2點多,楊來電,講了找陳書記的情況,說下午找她,後說再打電話,見不見渭南公安,見了怎麼講;晚,王來電叫把採訪證給他,來人收走;17日,公安找小王,渭南十多二十人去新聞總署上訪;楊派人送來“緊急通知”;天天都在往此文上添寫內容,天天都預感一雙邪惡之手正在逼近)
代序
龍平川
十餘年前,策劃、組織過一個選題,後來成為一篇長篇通訊發稿:《鹿死誰手:檢察官的敗績》。文章記錄的一個個以失敗收場的慘淡結局,是我們常常回避的。在 我的記憶中,類似的選題或內容因其“敏感”再沒有出現過。這類選題觸及到最不堪的一面,就是失敗。我們是忌諱失敗的,誰都奢望勝利及其光環。戰爭年代、血 雨腥風,勇者不死,那必定是錦袍加身,然而,非戰爭年代、非血雨腥風,真正的勇者並非一蹴而就。於是,錦袍加身的人,我們常常投以懷疑和審視的眼光。而懷 疑和審視是我們無法忍受的。只有在盪滌私利、私慾的前提下,我們才可能坦然面對。
現實的情況是,我們有太多的忌諱。這些忌諱甚至不是“上邊的意思”,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戴上的鐐銬。我們為什麼要戴上它?因為一種合理的推定,讓我們進行了 安全的選擇。“合理”是制度決定的——然而,不要一切都埋怨制度,安全的選擇跟制度有關,更與潛規則有關;同時,也是寬泛而不能言說的利益決定的。一個7 歲的孩子說:40億年後,地球都死了。其實不用她說,幾十年以後,我們都死了。但是在面對私利、私慾的時候,我們都忘了常識。我們都以為自己長生不老。是 孩子天真,還是我們天真?
最早知道三門峽,是一位詩人的詩。所以對於一些詩人,我很瞧不上,雖然我自己寫了數百首的詩歌。我眼中的那類詩人有太多的激情,激情到了蒙著眼睛說瞎話, 激情到了睜著眼睛也說瞎話,要不就是無病申吟般地自言自語。知識分子是要探究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實質的,如果詩人是知識分子,那大多一定是最蹩腳的那一 層。
這本沉甸甸的《大遷徙》,竟然把我寫進去了——說實話,在讀到有關的文字時,我覺得羞慚。2006年6月,當我撤下本書作者謝朝平當初的兩篇系列報道時, 我沒有太多去關心這個行為的是非對錯。或者因為我的麻木,對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