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中央的檔案已對解決移民問題作出了明確的指示,那些指示其實就是對移民鬧返庫的行為作了間接的肯定。也就是說,中央完全承認了移民留在庫區的合法性。在這種時候採取強硬的大棒政策顯然不合適宜。
其次,面對一介草民的一個還未發作的挑釁動作就惱羞成怒或大動干戈,實在有些太缺乏官場涵養,太無父母官風度,這絕非一個政府幹部,一個黨培養了多年的黨員幹部的作派。
最重要的是,某專員心裡明白,這次會議的目的不是要殺一儆百,更不是要殺雞給猴看,而是失敗者在事實上的勝利者面前強裝強者,以掙回一點可憐的虛榮和尊嚴。
在移民問題上,作為歷史的失敗者和強弩之末的渭南地區行署,眼前唯一能作的只能是趁真正的勝利者在還不完全明白戰局的時候作出一個箭在弦上的姿勢,逼其退讓——但這隻能是一個引而不發的動作,這隻能是一個虛晃一槍的敲山震虎和打草驚蛇的戰術動作,箭在弦上而不能真正把箭射出去,作出“敲山”和“打草”這樣的動作,目的只是嚇走老虎和蛇,而不是真的要與“老虎”和“蛇”鬥個你死我活。想明白這些後,某專員假裝沒有看見聶小二站起來時那個具有挑釁性的動作,不露聲色地放下茶杯,繼續以強硬的口吻說道:“此外,通告各位移民代表,返庫是盲目的,也是錯誤的,損失自負。別給我討價還價,政府不會給鬧事的人給任何好處!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沒有什麼講的了,各縣組織討論……”
討論的目的仍然只是“震懾”。但此時的震懾力顯然大不如某專員在會上的“動員”了,移民代表紛紛“發作”,把在會上挨專員罵的怒氣一齊撒向主持討論會的書記、縣長們,他們指責行署領導不認真落實中央檔案精神,埋怨地區領導太武斷,太欺負移民,大家好不容易在庫區種了一季莊稼,眼看就能收麥子和油菜了,卻硬要把移民往回趕。那麼大的損失誰來給移民補償?聶小二等人甚至當著庫區縣委書記、縣長的面高聲嚷道:不賠損失我們堅決不撤走。並且,幾天時間,一下撤走這麼多人,怎麼來得及,不走!……
移民中,也有非常合作的。一直相信移民問題最終還必須由政府解決的蒲城縣移民返庫司令王福義在會上被“震懾”了,他當即表示,“移民的事情,非共產黨、政府解決不可,我和黨保持一致。”
行署領導乘機用誘人的利益衝開了移民的最後一道防線:返庫期間移民所種小麥和油菜每畝補償40元。
這種經濟上的補償滿足了部分移民心理上的需求,王福義和他的蒲城舊部懷揣補償款撤離了庫區。懷著對移民的負疚心理和甘願為民請命而鬧返庫的溫和派陳文山也帶著人馬離開了已是麥浪翻滾的庫區。
送走了王福義和陳文山,政府騰出足夠的力量去對付不肯參加“農機學校會議”的苗福群和劉懷榮。手法仍然是先禮後兵:讓公安局給其送去“警告書”:限三日內回去,不回去,採取強硬措施。
這一招果然再次不戰而屈人之兵。劉懷榮對記者說:收到那玩意兒後,我便在一百多移民的保護下撤離了庫區。當時之所以要撤,一是因為王福義和陳文山撤走後,庫區移民的犄角之勢已失,無法相互支援,當時的正確選擇是走為上計,寡不敵眾的我們只有撤退。二是中央當時已著手解決移民遺留了二十多年的歷史舊賬,我們再對抗下去就沒有道理了。加之他們直接衝我的總指揮部而來,所以,我們當時撤得有些倉促。
在倉惶而撤的劉懷榮離開庫區的同時,苗福群也在夜幕的掩護下,由麾下的骨幹李孝玉用摩托拉著潛回了澄城縣安置區。劉、苗二部的殘部被政府的優勢兵力連打帶罵地強行架上車拉走。
被庫區人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