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次站出來領頭的是澄城縣的三個村黨支部書記和為鬧返庫曾三進三出公安局的移民司令苗福群。
四個男子漢身份不同,信仰各異,但“以死救民”之心卻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馬水城,祖籍山東昌邑,解放前逃荒到大荔,是移民中少有的高中生之一,身上集中了孔孟之鄉的儒雅和梁山水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氣和仗義。移民前系大荔縣平民鄉北科大隊大隊長,1959年遷移到澄城縣趙莊鄉新莊村後仍任大隊長,即使在條件極其艱難的安置區,馬水城也發揮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他帶領大家打井解決用水問題,他把山東的藥材引進到新莊村,取得了糧食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使該村達到七八毛一個勞動日。但由於當地對移民的排斥使他深受其害,“**”中,馬水城被打得休克了七天,但他仍初衷不改,任村支書後繼續帶領群眾大力發展生產。可1974年天旱給移民帶來的巨大威脅使他不得不走出來
成了鬧返庫的“頭家”。
王勝金,祖籍荷澤鄄城縣,也是解放前逃荒逃到大荔平民鄉的難民,三門峽工程開始後,從大荔縣平民鄉遷到澄城義成村。
儀孟軍,與王勝金是同鄉,移民前住大荔南豫鄉村,安遷地是澄城縣羅家窪村。王、儀二人都是多年的村支書,也都是心直口快之人。見移民遭災,二人心急如焚,湊到一起商議如何應對眼下局勢時,但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有商量出什麼好辦法,想起鄉黨馬水城是個挺有辦法的人,便將其請到了羅家窪村儀孟軍家。
三個黨的村支書坐在一起,氣氛反倒緊張微妙起來——那是一個告密之風盛行、人人自危的年代,即使親戚朋友也要提防告密者。兩個人在一起說什麼,可以辯解為聊天,說過了什麼對方要告密自己不認賬那也只是一個孤證,而三人在一起說什麼就得謹慎了,因此時的話語已是無法辯解的證據。搞了多年黨務工作的村支書們更深諳此理,故開初大家只是一邊說些鹽鹹醋酸、天不下雨之類的閒話,一邊吧嗒吧嗒地抽著自種的土煙,把整個房間弄得煙霧騰騰,嗆得自己不停咳嗽。至於返庫之事,誰也不敢提起。大家都害怕禍從口出。更何況,如果話題扯開,那將不只是幾句發洩一下不滿的牢騷,他們研究謀劃的將是一次驚天動地的行動——一次當地政府不能容忍的返庫行動。在那個年代,三個村支書一起研究這種事,這叫開黑會!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是黨的組織和紀律都絕不允許的。等待這種行為者的將會是一場滅頂之災:免去書記職務、開除黨籍、遊街批鬥,再判刑坐牢,家屬子女也將“永世不得翻身”……
在沉悶的氣氛中,三個村支書的會議久久無法進入議程。
當室內的煙霧和心裡話憋得大家都滿臉通紅時,儀孟軍首先打破了會議的沉默,“今天呢,讓兩位老兄到家裡來,不是為了請客吃飯,也不是為了敘舊聊天。說實在的,家裡已沒有什麼吃的了,等會兒招待你們的,也只能是吃頓麥麵糊,那麥面還是庫區一親戚收麥後送點來讓嘗新的。至於敘舊聊天,我更沒有那個心情,我這個村的移民,已有六成揭不開鍋了。這幾天,我一直忙著給大家相互間調劑借貸糧食。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呀!再不想辦法,是要餓死人的!我們村,很多移民都是從寧夏死裡逃生回來的,他們沒死在寧夏,如果餓死在我儀孟軍當村支書的羅家窪村,我怎麼向組織向群眾交代?我的良心怎安……”說到動情處,儀孟軍激動地用煙桿在桌上砰砰砰地敲了起來。
見儀孟軍的話題進入了會議“狀態”,馬水城接過話頭說,我那裡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為給移民籌糧,我把山東老家的關係都用上了,但那也是遠水不解近渴呀!問題是眼下怎麼辦?
一直悶著沒開腔的王勝金說話了:“還能怎麼辦?只有向庫區要糧,到庫區去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