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調侃的物件。

劇本上描寫的那個拉小提琴的馬劍鈴最後成了一位旅法的音樂家,李唐覺得馬劍鈴或許就是戴斯傑本人。而那部《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也許就是他對於自己青春時代的一種回憶或者幻想。

飛機降落浦東機場時已經華燈初上,沒有人接機,叫了一輛計程車回到市區。

“喲,大明星,交關辰光(很久)唔沒來了嘛!”

走進小廣東點心店,老闆熱情地打招呼。

“想吃點啥?”

“一個人,隨便弄一點。”

“老酒要吃伐?”

“勿要了,弄一杯涼茶。”

一盤牛肉炒河粉,一籠蝦餃,一道老火靚湯,足以填飽飢餓的肚皮,想到小胖此時還正在為減肥奮鬥,李唐又打包了一份滷水拼盤,準備晚上迎接小胖電話騷擾時再喝兩口。

回到家,剛剛洗完澡,小胖的電話沒來,曾佳的電話倒是先打過來了。

“李哥,都打聽清楚了。這部《巴爾扎克和中國小裁縫》確實是去年法國的暢銷,那家菲爾姆電影公司是法國第三大電影製作發行公司。其實他們很早就開始選角了,據說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張子怡的身上,張子怡當時也答應了,同時提出一個條件就是指定謝挺鋒出演其中的一位男主角。不過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成,我覺得大機率是因為片酬問題。後來才找到了周訊……”

李唐沒想到曾佳這麼快就把相關訊息反饋過來。李唐聽著曾佳電話裡的情況介紹唯一可以確定一點就是戴斯傑一開始敢於去找張子怡,肯定是不差錢。

至於曾佳猜測的因為片酬問題而沒成,問題可能就出在謝挺鋒的身上。想想一個片酬動輒數百萬的香港小透卵,就算他的人氣再高,但在戴斯傑的眼裡肯定會跟他所經歷過、親眼目睹過知青形象有很大的差異。

第一時間鎖定張子怡,除了張子怡目前超高的人氣以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在於張子怡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招娣的形象應該和劇本中的小裁縫很吻合。

“李哥,劇本看過了嗎,感覺怎麼樣?”曾佳緊接著又問道。

“呃,劇本還行。”

“那你的意思是接還是……”

曾佳的意思很明顯,既然覺得劇本還行,這麼好的機會就不應該放過。

李唐沉吟了一會兒才道:“接吧,不過這事暫時不急。”

電話那頭的曾佳果然跟他心意相通,當即道:“明白,先抻一抻。”

李唐之所以考慮接下這部戲,一方面是劇本確實不錯,另一方面這裡還有周訊的面子,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片酬的問題。

他現在手頭缺錢,既然這個劇組不差錢,估計能談出個好價錢來。

《第三個人》裡扔了一百多萬,雖然李唐現在盼著能夠入圍海外電影節,最好能評個獎啥的,到時候就能賣個好價錢,但孫子兵法有云:做任何事先要考慮失敗,然後再考慮成功和利益。所以他現在已經做好了虧損甚至是打水漂的心理準備,眼下就是要多掙錢。

他掛了曾佳的電話,範小胖的電話就打進來了。

“跟誰打電話呢,打了半天都沒打進來。”

戀愛中的小姑娘總是很警惕。

“是佳佳,整跟她商量事呢。”

“你走的時候都不跟我打個電話,後來我打你電話的時候關機了,我就知道你上了飛機。”小胖在電話中語氣幽怨道。

“我怕打擾你上課。”

小胖在電話裡哼哼了兩聲,算是勉強接受了他的解釋,接著又問:“對了,周訊找你什麼事啊?”

“哦,她幫我介紹了一部戲,下午和導演還有製作方碰了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