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他們一起又到寧波宣傳了一圈。

與此同時,媒體以及網路上對《第三個人》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分化。原因很簡單,因為看過《第三個人》的觀眾分為兩波,看懂的和沒看懂的。

看懂的覺得很好看,很耐看,開啟了二刷三刷;沒看懂的全程都是一臉懵,不斷閃回的片段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近兩個小時的電影迷茫了近一個小時。

《第三個人》作為懸疑電影,營造懸疑氛圍的方式不僅是透過敘事,更是透過細節的設定。各種細節之處不僅需要觀眾細心觀察,更需要細緻思考。

比如徐光頭飾演林默為什麼要自殺?粗看好象電影裡什麼都沒交代,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肖可拿著那個銀色相框時,相框裡是林默和一個女人的合影,但林默的家裡始終只有林默一個人。

然後再透過李唐在修車廠修車時看到的那輛大燈掉落的皮卡,而這輛車就是林默的,幾條線索串聯起來,不難解讀銀色相框裡的其實是林默和他妻子的合影,林默駕車出了車禍,妻子死了,這才導致他也不想活了。

同樣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肖可主動送上門,而他卻秋毫未犯。

而程爾恰恰就是透過這種細碎的講述,把一個主線明朗,情節也相對很簡單的故事打成七零八碎。就像一幅拼圖,需要透過二刷三刷之後,才能按照故事的細節把整部電影拼湊完整。

正如程爾在首映禮上說的那樣,這部電影是讓觀眾有參與感的。

但是觀眾看電影說白了就是圖個開心,並不是為了參與感而費心去二刷、三刷。所以,每每路演宣傳時影院裡可能很熱鬧,但他們一走,看的人就寥寥。

尤其是今天他們在寧波跑了兩家影院,居然都沒有坐滿。原因很簡單,因為今天《木乃伊2》上映了。

不過從資料上來看,總算沒有慘不忍睹,從十月五日首映到七日黃金週結束,上海三天票房就突破了一百萬,京城六十萬,其他幾座重點城市從十幾萬到二三十萬不等,累計起來三天總票房突破了三百萬。

如果按到手一百萬來算的話,至少這段時間的宣傳路演的車馬費、複製費用,包括補償給小胖、徐光頭、蔣琴琴的片酬算是出產了。

……

李唐一手拎著個裝著七八個飯盒的大塑膠袋,一手拎著個木盒子,走到房間門口,沒辦法按門鈴,只能用腳踢了兩下門。

“李哥!”

開門的是蔣琴琴的助理小唐,連忙伸手想從李唐手裡接過那隻沉甸甸的大塑膠袋。

“不用不用,小心湯水灑出來。”

飯盒裡裝的都是打包的菜,為了防止湯水灑出來,李唐拿的很小心。

直接進門,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到茶几上。

“咦,程爾呢?”

房間只有小胖和蔣琴琴以及她倆的助理,沒見程爾的人影。

“程導說他想去三江口逛逛。”

小胖應了一聲,迫不及待地解開塑膠袋,從裡面把飯盒拿出來。

到了寧波自然少不了這裡的特產紅膏熗蟹,還有寧波滷鵝、油爆蝦、乾煸牛肉絲等等,至於這邊最著名的臭冬瓜、海菜梗、臭千張等等,李唐沒敢要,這些玩意兒實在太臭,生怕燻著兩位美女。

木盒子裡裝的是兩瓶長城92乾紅。

今天是宣傳路演的最後一站,明天李唐和蔣琴琴就要去桃花島報到,小胖那邊《玉觀音》的開機日期定了,也要飛去雲南。

儘管口碑兩極分化,但票房總算還能接受,自然也少不了要慶祝一下。

小唐很會看眼色,當李唐進屋後,就拉著王莎莎很自覺地撤了。

“啵!”

李唐開啟一瓶紅酒,在三個紅酒杯裡各倒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