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導演、製片方同樣也要改變思路。瞧瞧人家馮曉剛導演的電影為什麼能大賣?除了觀眾喜歡,更重要的是他們親力親為,全國各地的跑。包括今年大賣的那部《我的兄弟姐妹》,我聽說那位叫羅伊的老外製片人親自帶著複製在各地跑。我看呀,他們就是放不下架子,缺少主觀能動性,不會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不得不說,李唐這番話說到齊欣心坎裡去了,甚感熨帖。當然發行也有發行的問題,目前國內的發行模式依舊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賣複製。而且各地影院的偷漏瞞報票房的情況非常嚴重。

這次從座談會為毛會提到發行問題呢,其實也並不是齊欣說的會上有人正好提到國產電影有市場卻沒有票房引發的,說到底是因為“狼來了”。

就在上個月中國入世的談判已經成功,將在今年十二月正式入世。而關於我國入世的五十四條承諾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電影的。從明年開始將以分賬的形式引進至少二十部進口電影。

毫無疑問,這二十部電影肯定都是好萊塢大片,這對本就票房處境堪憂的國產電影無疑是雪上加霜,大家都在擔心拍出來的電影沒人看。

所以說這是個深層次的問題,也不是齊欣這樣的一個處級幹部能解決的。所以他儘管心裡很熨帖,但還是搖搖頭,岔開話題問道:“對了,小李,你們那部《第三個人》的票房現在多少了?”

“剛過八百萬。”

“喲,可以啊,都超過我們《押解的故事》了。”戈老爺子一聽率先驚訝道。

齊欣同樣很振奮,因為《第三個人》的上映和檔期就是他幫著協調的,站在工作的角度,《第三個人》賣的好,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份政績。

“能不能突破一千萬?”

李唐沉吟著搖搖頭道:“估計希望不大,眼下市場上高畫質的盜版碟已經出來了。”

齊欣一聽,頓時流露出失望之色。高畫質版的盜版碟一出,對於正在上映的電影來說,無疑是宣判了死刑。

其實《第三個人》的運氣還算好的,一開始上映的時候由於盜版的目標都集中在幾部大片上,畢竟盜版也是需要成本的,一些本就沒人看的文藝片盜版的數量不多。直到《第三個人》首周的票房出來,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衛星,這才引起盜版的注意,於是乎這幾天高畫質版的就出來了。

這個一點辦法都沒有,實在是這年頭盜版的犯罪成本太低,利潤太大,人家只要跟影院勾結,很容易就能拿到高畫質版的資源。

眼下李唐估摸著《第三個人》的上映最多還能撐一個星期,最後能有九百萬的票房算不錯了。

當然能有如此票房成績,一方面是電影質量,但更重要的還是電影上映之初他們一起宣傳路演跑出來的。

“能收回成本嗎?”

齊欣知道這部電影是李唐個人投資的,小兄弟人不錯,講義氣,說話又好聽,他自然要關心一下。

李唐搖搖頭,苦笑道:“肯定不夠,不光製片成本,還有宣傳發行的費用,估計能回收三分之二就算不錯了。”

按照目前的票房分成比例,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分成比例是33。雖然無論是宣傳還是發行都是李唐他們自己在跑,但發行方是上影廠包括廠標的費用,真正能落到李唐手裡估計只有三成,也就是說如果票房是九百萬的話,能拿到二百七十萬,堪堪夠製片成本,但複製、宣傳,包括路演的車馬費加起來還有小一百萬沒著落呢。

“那你們海外收益呢?”齊欣又問。

“我們籤的的代理合同,具體要等到年底結算時才能知道。”

這裡李唐打了個馬虎眼,其實按照目前k2反饋過來的訊息,已經差不多能分四十萬美元,足夠收回成本,並且已經有了客觀的利潤。